[摘要]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中国传统红木家具设计精巧,因重视家具的造型结构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及其本身主次分明的造型,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采用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世界各国名贵木材制作家具的企业数不胜数。近年来,由于原材料日渐稀缺,市场良莠不齐,造假状况严重,有关红木家具材质的消费投诉与日俱增。有心投资者,读破《木鉴》、《红木》等“宝典”,依然难以拥有明辨真假的“火眼金睛”。自从一家名为“连天红”的红木家具企业揭露行业潜规则引发众怒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关于红木家具企业造假的轩然大波。
网友戏称“炒房炒股不如炒红木”
据了解,红木家具的年升值率约为30%以上,有着“木黄金”之称的海南黄花梨从2002年的2万元每吨,飙涨至800多万元每吨,创造了在8年之间价格涨400多倍的神话。近日,业内媒体分析,由于游资的撤离,正迅速飙升的红木家具价格骤然暴跌,各种对市场担的忧接踵而至。仅以2007年10月和2010年10月两届中国-东盟展览会上的展品相比,曾高达8000万元一套的红木家具,2010年标价不到60万。《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西凭祥、东兴等边境口岸和南宁、柳州、桂林等家装展会、家具场采访时,绝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从2007年上半年达到巅峰以来,就一路下滑,目前为止,价格已经“跌落”到当年的1/100甚至1/200。
由于海外高档红木原材料供应短缺,尤其是各国纷纷启动自然森林保护措施限制原木出口,我国的不少红木加工企业正面临“断货”的经营危机。原材料日渐稀缺,市场良莠不齐,造假情况严重存在,市场上的红木材质颜色和密度太相似,做成家具后更不容易区别,因此,有关红木家具材质的消费投诉层出不穷。据中消协近两年的统计,红木家具市场合格率仅为40%,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投诉呈逐年上升之势。
商家在忽悠,听谁的?
消费者高价购买红木家具,最终假货入仓,到底有哪些原因?为此,笔者参考业内媒体揭露的全国各地红木家具投诉案例,同时请教了红木家具资深销售人员曹女士,结合业内人士从材质、工艺等环节对红木家具造假内幕的分析,笔者简单归类列举如下:
潜规则一:硬杂木傍上红木,以次充好
案例:消费者陆先生于2009年7月在上海以8.9万元购买酸枝木家具,使用半年后发现红木椅子松动摇晃,经检测发现这套家具中有惨杂情况。后经调解达成协议,厂方同意赔偿3.2万元人民币,并同意退货8.9万元人民币,共计退还陆先生12.1万元。
点评:以次充好已是红木家具业中最为常见的暴利手段了,例如在越南花梨木中掺入缅甸花梨木。据工商人员公布,更有甚者,为了傍“红木”,给风车木、揽仁木等杂木胡乱冠以“绿檀”、“红檀”、“非洲黄花梨”、“非洲紫檀”等等,利用俗称、产地等来混淆视听,它们和红木商品材名称相近,有些木材材质和红木相近,消费者更容易产生红木错觉。据统计,这种攀出来的“檀”木、“梨”木,已远超60种。
潜规则二:张冠李戴,以假乱真
案例:前段时间,上虞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花费了8万元在当地购买的一套标称红酸枝的家具,结果鉴定出来是风车子属的木料,和红木根本就不搭边。最终鉴定的总价值仅为5000元左右。
点评:由于材质、密度和质量上存在不同,非洲、南美洲产的酸枝木和东南亚的价格相差很大。不少商家以次充好,如拿越南、非洲等地的花梨木冒充海南黄花梨卖,其木质之间纹理和香味基本一样,没有什么经验的消费者很难分辨出。“如果不是长年泡在这些木材里,很难准确分辨出这些木料的产地、新旧。”业内人士说,以“越黄”冒充“海黄”、以“新料”冒充“老料”、以其他材质木料混入名贵材质、产品实际尺寸比样品缩水等行为已经成为市场上一些不法商家的“潜规则”。
潜规则三:上漆处理,掩饰家具瑕疵
案例:消费者张先生几个月前花了数万元买了一件上漆的红木家具,后委托当地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家具不是全红木材质,商家对侧面的非承重隐蔽部掺入了边材杂木,整体漂白后再上色上漆,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点评:由于有一层“漆“遮盖,造假者便可以在材质上颠倒乾坤,像漂色、染色、夹杂边材假材都是常见的在材质上做文章的造假行为,造假之后再进行上漆,连行家隔着漆都无法辨认真正材质,更何况一无所知的消费者?此外,上漆家具中还不乏做工粗糙、隼桙结构不正确、或者用铁钉连接的家具。鉴于上漆家具的众多隐患,有经验的红木收藏者和投资者只钟情于采用打蜡工艺的红木家具。
潜规则四:过度掺杂白皮,违规操作
案例:2010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白皮料抹黑红木家具》节目中,报道了福建部分厂商在红木家具里掺杂白皮,经过“精心打扮”高价出售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点评:部分厂商通过红木家具掺杂白皮,采用上漆调色掩盖住白皮,让消费者不能准确分辨。国家标准规定,在生产红木家具时,允许使用少量、不影响整体结构和美观的“白边”(木材的边材,硬度比心材低且价格便宜),但一些商家根本不去白边,全都用在红木家具的制作上,这也属于掺假。
资深销售分享红木家具猫腻内幕
作为一个红木家具销售人员,杭州市友联?为家红木家具的曹水珍每天和消费者接触,深知大家疑虑的问题,以及各商家的忽悠法。针对目前红木家具市场上的交趾黄檀(大红酸枝)的家具产品出现的价格差异化,曹经理分享了个人见解,以飨消费者。
新浪家居:目前市场上的大红酸枝价格差距很大,为什么?
曹水珍:首先交趾黄檀(大红酸枝)产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印度、越南、泰国、老挝、孟加拉与缅甸都有出产,其中以印度、泰国的质量上乘,俗称“印红”与“泰红”,现在传世的老红木家具,大多用这两个地方的红木制作。所谓的老红木家具要开采存放30年以上,制作成品家具至少40年以上。老挝的交趾黄檀市场上认为是名贵的,也稀少了。越南的交趾黄檀市面上较多,但无论是材色还是密度都不及老挝的。最后非洲也出一种大红酸枝,材色和密度跟交趾黄檀很相似,原木价低廉。
新浪家居:您说的这三种木材应该怎么区别?
曹水珍:很难区别,至今为止没有一家机构能够通过检测手段,准确判断木材原产地。因为同一个树种其物理结构是大同小异的,尽管它产在不同地方,经受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但同一个树种是改变不了的。可以科学鉴定物种,但无法判别产地。只有非常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凭肉眼能大致区别,材料加工时有经验的人能明确区别,在木材开料时闻到的香味有区别,锯木材时也能发现有所区别。
新浪家居:在合同上写明木材产地是否能避免出差错呢?
曹水珍:因为没有一家权威机构能检验原产地,所以有些商家是可以钻法律的空子。商家吃准你不懂,所以蒙你没商量,有的商家你给什么钱,就给什么货,有生意上门是不会不做的,出什么钱买什么货,一等价钱一等货,只有错买没有错卖。请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量材量价而行。
新浪家居:那么提供木材出关证有用吗?
曹水珍:若把越南交趾黄檀拿到老挝,然后出口到各地也就成了老挝交趾黄檀了。而且,就算是越南或其他地方进口的交趾黄檀,混到做红木厂家的份上了,在金钱至上的关系网上搞张出关证还是有门路的。
2011年红木家具呈现新趋势:成本压力下涨势良好
日前,《北京晚报》举办“红木家具新趋势”主题论坛,多家知名红木家具制造企业与红木专业卖场、鉴定专家在现场就市场行情、选购策略,以及近年来流行的款式造型进行深入讨论。
据了解,红酸枝原料每吨价格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涨了80%,市场预计2011年年初还会涨50%左右。紫檀原料价格则超过2007年的最高峰,每吨涨到平均八、九十万。黄花梨在2010年夏天时的价格是150万左右,但现在已经翻了一番,达到每吨三、四百万。各大厂家表示现在成品的价格仍处于小幅上扬阶段。2011年五一可能会迎来大涨。不少企业表示,原料稀缺,进口困难已让涨价成为必然。
此外,一些游资或者具备高消费水平的人看好红木的收藏投资价值,开始转移到该领域。而尽管原材料在涨,但成品价格却没有同步增长,所形成的价值洼地让不少人想要囤积红木家具。
红木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