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设首个红木院校雕刻专业 破解“人才荒”难题
2012/12/13|来源:常熟新闻
品牌红木

目前正在招商中.....

[摘要]针对江苏常熟红木雕刻人才断层现状,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在国内开设了首个红木雕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改变了这一行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培育模式。

    近年来,江苏常熟红木雕刻手艺人的年龄在日趋老化,出现了明显的人才断层,传统的红木雕刻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现状,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在国内开设了首个红木雕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改变了这一行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培育模式,这些学生也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学校培养的“红木工匠”,将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批量化培养。

    上午,在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外聘的红木工艺师正在为首批红木雕刻专业的学生们上课。这些学生未来将成为常熟红木行业新的技术工人。为面临年龄老化、人才断层的红木雕刻艺人输入新鲜血液。

    学生们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深入到红木家具企业,让木匠师傅进行手把手的传授手艺。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红木雕刻专业学生孙强表示“这个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要把它传承下去,而且这边很缺这样的人才,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红木雕刻手艺不但吸引了本地的男孩子,连女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的品位越来越高,所以家具设计红木雕刻方面大有可为,而且我觉得能培养我吃亏耐劳的精神,培养我的耐心,我对这个专业充满信心。”学生吴静倩表示,自己从小就被家里红木家具上那些人物、花草雕刻所吸引,觉得这些工艺品充满了魅力。

    据了解,高新园中专学校首届红木雕刻的学生共有33名,采用订单式培养,他们今后的就业基本已被常熟市的红木家具企业所预定。早年,老人教育孩子有句话说,“学门手艺就不至于饿死。”60—70年代,雕刻手艺只能是个勉强维持生计的行当,而如今,一位优秀雕刻师的年薪甚至可以和小公司的CEO媲美,而在一些大的红木家具厂,顶尖的雕刻师傅年薪甚至能达到百万之多。

    “传统的认为,木工可能收益不高,环境也不怎么好。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产业,随着新技术应用以后,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经给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产业,或者说给我们青年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业和发展的舞台。”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周万民如此说道。

    尽管近年来机械雕刻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家具的制作过程当中,但对于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比较看重的客户,还是比较倾向纯手工雕刻的家具,好的雕刻作品意境生动,充满动感和生命力,而常熟红木家具作为著名的“苏作”流派,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常熟生产的红木家具最能表现明式家具的风格特质,最具有江南文化的底蕴。

    周万民表示,学校开设这一专业,将从理论知识和基础工艺技术入手,邀请红木企业的工艺师来校教学,围绕红木雕刻的设计、工艺、CAD技术应用,以及现场装配等,对学生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并希望这些学生能将“苏作”流派给发扬光大。“我们想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基础,通过跟企业间相互校企合作,把很多生产型、技术型的工艺和技术移植到企业去,通过他们的师傅来带我们的学生,我想我们的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教育,他会从基础的到高端的,最后,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设计大师。”

     目前,常熟市的红木企业已经达到了300多家,而红木技术工人的新老交替十分缓慢,技术工人的年龄层次更是日趋老龄化,而这一行业快速的发展使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矛盾更加突出。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高新园中专校的首开先河,在全国开设了首个红木雕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批量化培养。

    周万民表示“我们希望这样的实践能为破解红木家具企业‘人才荒’难题做出有益的尝试。”(编辑 田田)

红木行业新闻全国其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