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木雕工艺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从最初以个体雕刻户、加工点为主,到1979年成立首家木雕工艺厂,再到如今拥有10多家木雕工艺企业。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木雕工艺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从最初以个体雕刻户、加工点为主,到1979年成立首家木雕工艺厂,再到如今拥有10多家木雕工艺企业,经营业务涵盖寺庙建筑、古大厝木雕工艺、佛具加工、木制挂匾工艺、木工艺品制作、古典家具制作等,木雕工艺制作已逐渐发展成为东石一个新的潜力产业。
一直以来,东石木雕人把更多精力放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澳门等地区,东石木雕算得上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近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不少东石木雕企业将目光转回国内市场,经营业务也从曾经专注的木雕工艺,拓展到工艺品、家具、家装等方面,并逐渐走上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不过,由于缺少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目前东石木雕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现如今,东石木雕已逐渐形成潜力产业,它的未来该如何发展?日前,记者走访多家东石木雕企业,了解东石木雕产业现状,并倾听企业主的心声。
现状:15家木雕企业 作坊数以百计
海外订单是行业支柱
东石镇有木雕企业15家,家庭式木雕作坊数以百计,主要集中在潘山、郭岑、檗谷、永湖和第四居委会。其中,发展较好的木雕企业有艺达、展鸿、台立、万福等。
今年59岁的郑银聘,14岁学木雕,学满3年4个月后出师,扎实的基础功夫让他在业内声名鹊起,现如今,他已是福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郑银聘与人合办东石首家木雕工艺厂——张厝木雕厂,后更名为艺达木雕美术公司,其成长之路可以说是东石木雕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开始我们是承接厦门工艺美术厂业务,制作台湾的庙宇构建,后来客人就自己找上门来了。”郑银聘说,和东石多数木雕企业一样,艺达木雕多年来靠的是口碑积累,因为产品物美价廉,很快赢得我国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客户的认可,这部分订单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仅我国台湾地区,他们就受邀修建了200多座庙宇,公司也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年产值逾5000万元的规模企业。
与艺达木雕一样,东石木雕企业目前大都以承接海外订单为主。东石展鸿木雕老板蔡崇强告诉记者,虽然企业近年来在逐步转型,并把更多精力放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上,但目前该企业海外订单的占比仍达到50%以上。去年刚成立的东石德威木雕,目前承接的所有订单均来自海外。
据了解,东石木雕企业大多是做庙宇木雕起家,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多数企业的年产值逐年递增。现如今,东石木雕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澳门等地区,称得上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困惑:缺乏包装 附加值低
行业发展受到制约
不过,由于缺少品牌包装和行业的抱团发展,走访中,不少东石木雕企业也抱怨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
“我们现在的经营模式是接订单、生产、发货。”郑银聘表示,艺达木雕的产品目前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名称,企业也未曾做过广告宣传,企业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后发现,同等产品的价格与莆田、温州等地的木雕企业相去甚远,而他本人虽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同时也是非遗传承人,但他的作品拿出去,别人也不明白其中的价值。
东石镇企业办主任陈肖锋告诉记者,东石木雕企业一直以来走的是订单生产路线,按照工程量的大小来计算成本,木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并没有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我们也想开拓国内市场,但是不知道客户在哪里,客户也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走访中,德威木雕老板涂天助的一句话得到了多数东石木雕人的认同。
展鸿木雕蔡崇强表示,一个好的品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于整个东石木雕行业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他认为,东石木雕想要寻求突破,要将木雕、地域和品牌三者结合,只有这样,行业的未来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蔡崇强认为,东石木雕企业须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要对行业的发展方向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抱团发展。此外,当地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前景:做精文化产业 开辟衍生产品
企业转型寻求突破
对于东石木雕产业的前景,多数木雕人都十分看好,一些规模较大的木雕企业目前已开始转型发展。
“我们正在动工建设晋江市元洲闽台木雕民俗文化园,搭建产业交流、旅游为一体的平台。”东石万福木雕董事长黄东旭表示,东石木雕传承至今已数百年,他的企业所在的檗谷村上世纪60年代曾有近千名木工,“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石木雕开始承建台湾近300座寺庙,我认为庙宇木雕已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又一个载体。”
“将文化产业做得更文化。”黄东旭说,我们希望通过做精文化产业带动企业新一轮转型发展,企业未来的产品将以原创为主,把一些闽南独有特色融入到木雕工艺中,提升木雕的艺术价值。
艺达木雕郑银聘则认为,壮大东石木雕,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还应该拓宽产品的种类和市场。目前艺达木雕70%的订单是庙宇木雕,30%是仿古家具,同一面积的木材料,技艺复杂的庙宇木雕需要更多人工,仿古家具却可以更多依靠机械,成本降低了不少。
“目前海外经济不景气,庙宇木雕的订单已开始萎缩,反而国内家具市场更有潜力。”郑银聘表示,企业已慢慢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并逐步提升家具类产品的占比。
相较万福、艺达等木雕企业而言,率先转型发展的展鸿木雕已经尝到了甜头。“几年前我们就看好国内市场,并慢慢退出海外庙宇木雕的竞争,转而生产古典家具。”展鸿木雕蔡崇强表示,目前,他们已在安海、东石、石狮等地设置家具专门店,并着手打造企业的品牌。
在展鸿木雕安海分店,最贵的一套木制沙发标价10多万元。蔡崇强直言生意不错,加上省去了经销商的中间费用,几家店的利润都很可观。
记者从东石镇企业办获悉,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木雕行业的引导扶持,对一些中小企业,镇里积极协调与银行对接,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对于形成规模的企业,镇里引导他们多走出去参加各类展会,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的认知度。
“目前镇里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木雕行业协会,并协调相关部门为木雕技师评定职称,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能够进一步引导木雕行业形成合力抱团发展,留住人才、发展人才。”陈肖锋表示,希望借机重点培育一至两家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东石木雕行业的发展。(康菊香∕编辑)
红木行业新闻全国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