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大师郑剑夫的古沉木雕世界
2014/04/28|来源:嵊州新闻网
品牌红木

目前正在招商中.....

[摘要]木雕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艺术。而古朴自然、巧夺天工的古沉木雕则是雕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木雕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艺术。而古朴自然、巧夺天工的古沉木雕则是雕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郑剑夫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郑剑夫

木雕新艺术流派的诞生

中国木雕大师郑剑夫在接触古沉木雕之前,一直从事木雕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使其木雕技术有了很好的沉淀。在20世纪80年代初,郑剑夫有缘发现了沉在水中多年的古沉木,凭着他多年的经验,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好材料,于是尝试着雕刻了一件《达摩》,结果作品的艺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整件作品凝重高贵、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至此,他便开始了古沉木雕刻艺术的探索之旅。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郑剑夫一直把古沉木雕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先后创作了上百件艺术精品,撰写和发表了十多篇理论文章,并创办了“郑剑夫古沉木研究所”,积极开展古沉木雕刻艺术的展示推介,收徒授艺,弘扬推广。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沉淀,郑剑夫开创了古沉木雕刻这一新的艺术流派,提出了其独有的木雕艺术新理念,更丰富了木雕艺术的门类。其所创办的“古沉木研究所”已被浙江省经贸委列为省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单位,同时又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单位,他本人也成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近年来,其研究所先后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品博览会、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等国家级展览评奖活动中获奖八十多人次,为古沉木雕走进当代文化艺术的殿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7年,浙江嵊州被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郑剑夫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沉木木雕
古沉木木雕

古沉木雕刻的艺术价值

古沉木,是古时候沉埋在地下经天地造化千古不朽的活化石,它质坚色沉,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视为植物界的“木乃伊”,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神木”,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因保存环境各不相同,其躯干姿态也各不相同,但大都显得古朴苍劲,浑厚凝重,具有高贵深沉或灵动典雅的气质。最高品质的硅化木色彩斑斓,光彩夺目,可与美玉媲美,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木化玉。民间更有“家有珠宝一筐,不如乌木一方”之说(其中乌木即古沉木)。

郑剑夫正是看中了古沉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加上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及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了千年古沉木第二次生命,真正展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木雕艺术!

传统的木雕创作基本上是属于建筑装饰,目的是美化生活和点缀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木雕是一种技术活、功夫活,慢工就能出细活。诸多传统木雕流派基本都是通体精雕,力求完整,以工艺至上,而古沉木雕是顺其自然、突出天趣,重在创意,以奇巧取胜,达到雅韵天成、尽显写意之风。传统木雕创作是有意识的,创作是用木材来表现心理活动还可以批量复制,而古沉木雕是有感而发,重在发现,重在想象,重在整体取势与肌理之奇趣之运用,因材施艺使作品成为无法复制的绝品。换句话说,古沉木雕注重的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感染力,追求的是天人合一。

郑剑夫在谈及一件古沉木雕价值如何鉴定时,讲到以下几个方面“重量好、质地好、色彩丰富、形态优美、造型生动、意境高雅、富有神韵”。从材质和原材料的形态,到雕刻技术再到意境神韵等三个层次简练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古沉木雕的价值精髓之处。

发扬“根艺之乡”任重而道远

浙江嵊州根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由年过八旬的木雕高手周喜老领头,以郑剑夫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跟随其从事根雕创作,开创了嵊州根雕的发展先河。

2001年初,时任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吕柏汀组织40余位根雕艺人,成立了“嵊州市根艺美术协会”,推选郑剑夫为会长,从此,在郑剑夫的带领下,根雕艺人们筹办展览会、观摩作品、进行学术技艺的探讨,并邀请大专院校的教授来评点、指导,去象山、乐清等地考察,嵊州根雕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2005年11月,嵊州艺术村在原市工艺竹编厂厂址内落成,根雕艺人们纷纷落户艺术村:郑剑夫的“剑夫根艺研究所”、吴筱阳的“筱阳博艺馆”、周扬的“三弘根雕馆”、郑兴国的“兴国根石苑”、谭荣初的“大拙轩”等先后进入艺术村。

多年来,嵊州市委、市政府通过拨专项资金扶助、组织根雕展览、鼓励艺术家们参加各级举办的根艺评比等方式,积极支持根雕艺术的发展,并举办了多次“根雕论坛”,请来专家教授研究嵊州根雕发展战略。在政府“无形之手”的推动下,一批根雕艺术的领军人物快速崛起,郑剑夫、吴筱阳、郑兴国、周扬等原先只是在小圈子里有影响的根雕艺术家开始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在各类国家级赛事展会中获奖,他们开始对根雕艺术做理论思考并举办各种研讨会,并最终成立研究所、研究院,小圈子开始变成大圈子,嵊州根雕开始走出嵊州,走出浙江,走向海内外。目前,嵊州有3000多人从事根雕产业,已经有中国根艺美术大师3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有6人被绍兴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嵊州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根雕艺术家,如郑剑夫、吴筱阳、郑兴国、周扬等,他们的作品经常在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工艺精品大赛中脱颖而出。在《中国根雕艺术》一书中,嵊州根雕作者占全书入选作者的40%,作品数量占60%。嵊州获得了“中国根艺之乡”的殊荣,有了“中国根雕看嵊州”的美誉。

对于嵊州根雕现有的成就,作为领军人物之一的郑剑夫颇感自豪与欣慰,但是郑剑夫谈到,虽然是“根艺之乡”,在本行业中的确有强大的优势,风靡全国,但是,作为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要提升到民族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程。对于嵊州根雕如何发展,郑剑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必须不遗余力地从“做产业、搞市场、打品牌”三方面进行提升。首先鼓励更多的人从事根雕艺术行业,扩大嵊州整个根雕产业规模;其次要关注市场,加强整体推广营销,让嵊州根雕市场更加广阔,从这一层面又能有效促进嵊州根雕扩大产业规模;最后便是做品牌,如果只局限于做工艺品,根雕最终将会从创作变成制作,失去其最高的艺术价值,逐渐变成低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但是如果根雕创作能够注重其艺术价值,注重技艺与创新,创作出更多的精品,那么提升整个嵊州根雕的艺术价值,及嵊州根雕在全国根雕界的行业地位就指日可待。郑剑夫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由成熟的根雕领军人物带头与嵊州根雕从业者共同努力,让嵊州根雕获得更好的发展。(陈建华∕编辑)

红木人物访谈全国其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