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大师闵国霖:麦田里的守望者
2014/10/15|来源:中华网
[摘要]闵国霖,被称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真正的民间文化使者。七旬高龄的他依旧每日执刀创作,50年来以身作则践行着民间木雕这门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人物名片:闵国霖,被称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真正的民间文化使者。七旬高龄的他依旧每日执刀创作,50年来以身作则践行着民间木雕这门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把创作当唱咏完美结合传统与现代
闵国霖出生在福建省莆田一个木工之家,从小,他就喜欢自己制作竹木玩具,捏泥人儿玩。18岁时闵国霖考进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在校期间,他孜孜不倦地汲取学院派的营养,为以后的雕塑创作打下扎实的技术功底,也形成他一以贯之的严谨的专业风格。
闵国霖喜欢把雕塑和诗艺并提。他说:“好诗朗朗上口,韵脚不成为限制,反而成全其美感。雕塑语言本身就像是诗一样的语言。雕塑材料、体裁的限制,不如当作如诗的格律,就在这个范围之内,用最简洁、最含蓄、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把创作当唱咏,亦使得每一件作品皆如诗般意蕴无穷。
近50年来,闵国霖且行且吟,摸索探寻一种最适合自己性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一直倾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看重古人所谓“神、智、器、识”。在这个日益喧嚣浮躁的社会,大家感叹于他淳厚的古风。
倾囊相授培养数十位工艺师
闵国霖认为,人物形象的刻画要以传神达意为好,只求“意到”,不求“刀周”,会于心则圆融无碍。他采用了平口刀块面的手法,以衣纹、气势来呈现,人物造型奇崛,虚实映照,刚柔有度,颇有中国传统写意画舍形求意、舍表求神的意韵。闵国霖自己在传统文化中悠闲散步,也让作品带领观者与古人对话。
1990年,闵国霖创办了“光临雕塑创作室”,专心进行木雕创作及根艺研究。在艺术上他提倡表现形式与手法的创新,在实践中他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创作室的建立,也把闵国霖推进创作的高峰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在这个阶段问世。他的大型檀香根雕作品《苏武牧羊》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世纪杯银奖;龙眼木根雕《秋江渔者》选送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乌木作品《屈原》获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选优秀奖;檀木雕《达摩》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4月,闵国霖被授予福建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他也是福建省木雕行人业唯一的杰出传承人。但谈到莆田木雕行业的现状,闵国霖近年来,不无忧心。有感于此,闵国霖特别倾注心力培养后辈新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莆田木雕的工艺。对培养后人,闵国霖费心尽力,倾囊培育新人,乐此不疲。这些年来,除女儿闵红兵外,闵国霖已培养出数十位高、中级工艺师。(徐妃妃∕编辑)
红木人物访谈全国其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