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精英梦一场|4种生活方式的作用法则
2019/10/25|来源:《新中式家具》杂志
[摘要]消费力在线让新中产成为商界最关心的对象,各行各业根据这个群体的共性设计新产品、推出新品牌,中国家具业的轻奢风可以说就是针对中产精英发展起来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讲的正是中产精英。他们处在富人与穷人间的夹层,没有富裕到可以自由配置优质资源,却在众多方面拥有较大选择空间。“再努力一把进入更好的上流圈子”,以积极和精致的面貌示人,可能也是大部分中产精英的选择。
经过近几年研究,新中产的划分方法越来越科学和细致。在吴晓波频道发布的《2018新中产白皮书》,根据符合硬指标的数量,还可以区分准新中式、标准新中产、高阶新中产,这意味我们理解新中产时不能只看到最高阶的部分。
根据白皮书,新中产的基础特征是: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从事专业性或管理性工作,家庭年收入在20-100万,有着新审美、新消费、新连接的价值观。
上述白皮书和胡润研究院的《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等数据显示,2018年新中产人群已经突破2.3亿,在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最多,区域看最多的是华东地区;年龄结构上,80后占五成左右,其余包括各占两成左右的70后、90后,以及部分60后、60前;已婚群体超八成,有孩群体约七成。
从《2017新中产资产配置报告》,还可以看到新中产在工业制造行业、金融保险业、IT/互联网、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医疗保健行业等均有分布,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普通职员和自由职业者/个体户,比例高达89%。自主创业群体占21%。

2018中国新中产家居消费指数报告数据
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家庭,风光无限的新中产虽然有不少闲钱可支配,但不少人的压力和焦虑也不少,经常被“一本正经而心神不宁”这句话调侃。所以他们为知识付费,投资理财,锻炼健身,不断自我管理提升,还形成一些特别的生活爱好来放松享受和加强身份认定。比方说住进月租几万的高档公寓,消费奢侈品服饰和化妆品,喝红酒、吃星级料理和私房菜,再培养些类似击剑的贵族级运动爱好,看音乐会的文艺范艺术兴趣,有格调,有颜值,生活品质一下就高端起来。
消费力在线让新中产成为商界最关心的对象,各行各业根据这个群体的共性设计新产品、推出新品牌,中国家具业的轻奢风可以说就是针对中产精英发展起来的。许多研究表明,新中产对国货和中式风格的喜爱和认同度逐年攀升,高档红木也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材质。可以看到,一些国际的实木品牌开始加入中国风,红木品牌则加入奢侈感强的皮质材料等,整个轻奢家具领域混合着中西元素。同时,文化底蕴、生活理念、设计美学、手工艺的部分也被凸显出来。
正像陈飞杰香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鲁班学院院长陈飞杰先生讲的,“结合国际化潮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适合当下中国式生活方式”,不问东西而满足品质、审美、情感的形式,是中国中产精英生活方式反映在家具上的表现。
现在,很多品牌广告已经做进中产精英的生活圈,但却发现他们不买账,特别是中式家具品牌,抓得住消费者的较少,这可能是因为低估了中产精英内部的鄙视链和他们的挑剔程度:至少要做到同类别的最好或非常接近,才可能被“看见”,就像买腰带会想到LV、GUCCI,买手表想到卡地亚、劳力士。


U+产品
新中式品牌里,U+比较出名,它设计简单而有辨识度,采取少量推出新品同时改善老产品的策略,值得学习的是每款产品小到一个边角柜,一个提盒,都清晰地说明设计思路,阐述其中的生活美学。另一方面,善于将功能融合创新,例如床一侧增设矮榻替代床头柜,给空间布局提供新的感受。还有是注重组合感,不同产品之间可以相互搭配而又十分和谐,这是很多红木新中式品牌吃亏的地方。
中产精英追求独立思想,产品本身的品质和体验最能打动他们。想要抓住中产精英的消费力,其实和他们想抓住跳跃圈层的机会一样,就像一个梦,还有一段距离,要付出更多努力。
相关专题:
宋风徐来的时代
逃离过饱和生活
流淌的时尚心情
(来源:第五期《新中式家具》杂志 何欣仪∕文)

《新中式家具》红木杂志新中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