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车内存放东西的地方。
“柜”这个字,最早写成【匮】,读音还读“guì”。匮和柜是通假字,早期柜和盒区别不大,分类比较混乱,现在就很清晰。说箱就是箱,说柜就是柜。
今天我们说说中国人储物的柜架类家具:圆角柜、方角柜、亮格柜、架格、顶箱柜。
柜架类家具,也称储物类家具,按照功能用途分为两类:
一种是柜子,带门,以储藏物品为主。
一种是架格,不带门,以陈设器物为主。
圆角柜
圆角柜全部用圆料制作,顶部有突出的圆形线脚,不仅四脚是圆的,四框外角也是圆的,故名圆角柜,也可称为“圆脚柜”。
醉木苑红木《巴里黄檀大小头柜》
柜顶转角呈圆弧形,柜柱脚也相应地做成外圆内方,四足“侧脚”,柜体上小下大作“收分”,一般柜门转动采用门枢结构而不用合页,是一种很有特征的明式家具。
圆角柜的造型通常上小下大,国外常称为“A字柜”,南方多称它为“大小头”。
圆角柜的柜帽通常是喷出的,其上设臼窝以容纳门轴,设计中蕴藏古人对力学的深刻理解。
王世襄先生所著《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对圆角柜有如下描述:
“圆角柜、方角柜是北京匠师常用的名称。它是按柜顶转角为圆、方来命名的。从结构来看,柜角之所以有圆有方,是由有柜帽和无柜帽来决定的,而柜帽之有无,又是由两种不同装门的方法来决定的。”
“柜帽的转角,多削去硬棱,成为柔和的圆角,因而叫圆角柜”。“柜子上角,多用粽角榫,因而外形是方的,所以叫方角柜。除个别变体外,不妨说凡是圆角柜均为木轴门,正因如此,或称之为木轴门柜。凡是方角柜均为合页门”。
方角柜
方角柜基本造型与圆角柜相同,不同的是,柜体垂直,四条腿全用方料制作,没有侧脚,一般与柜体以合页结合。方角柜有硬挤门和安闩杆两种。柜顶没有柜帽,故不喷出,四角交接为直角,且柜体上下垂直,柜门采用明合页构造。
晚明 黄花梨方角柜(成对)
亮格柜
明式家具中,有一个品种是架格和柜子结合在一起的,常见的形式是架格在上,柜子在下,柜内贮存物品,重心在下,有利稳定。
亮格是指没有门的隔层,柜是指有门的隔层,故带有亮格层的立柜,统称“亮格柜”。
明万历黑漆描金凤纹亮格柜成对
一般厅堂或书房都备这种家具,亮格通常有券口牙子和栏杆花板作装饰,是明式家具中一种较典型的式样。
上部的亮格以一层的为多,两层的较少;亮格或全敞,或有后背;或三面安券口,或正面安券口加小栏杆,两侧安圈口;或无抽屉,或有抽屉;抽屉或露明安在亮格之下,柜门之上,或安在柜门之内。
醉木苑红木《交趾黄檀柜》
亮格柜还有一种比较固定的式样,即上为亮格一层,中为柜子,柜身无足,柜下另有一具矮几支撑着它,凡属此种形式的,北京匠师名之曰“万历柜”或“万历格”。
架格
架格是一种没有门,被隔板分成数层的家具,用于室内陈设物品,其功能主要供存放物品用,有些依据书体规格制造的称之为书格或书架。
架格美化家居,节省空间,实用性很高,清洁较为简便,等同于现今格架。
架格的实用性在书斋中得以极大地体现,平日杂乱放置的笔、墨、砚,笔筒、文玩书籍等,可以被收拾得井井有条。
在清代,架格的使用较明代普及,是书房、厅堂的主要陈设之一,在式样、做工上均优于明式。
清式架格与明式不同,明式架格大多做成四面透空,清式架格则将左右及后面用板封闭,因而不如明式柜格亮丽大方。
至于用横、竖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高低不等、大小有别的格子则是在清雍正时期开始流行的形式,这种格内屉板高低错落,俗称“博古架”或“百宝格”,专用来陈放文玩古器,放在书房、客厅雅致非常,有浓厚的清式家具风格。
顶箱柜
顶箱柜是中式家具中的大件,出现在明后期,盛于清代。
醉木苑红木《交趾黄檀顶箱柜》
顶箱柜又叫四件柜,为居室组合家具,恰好四件,故而得名。由顶柜和底柜两部分组成,可为一对组合排放,也可拆分为左右各一,为上面的小柜与下面的立柜相连,一竖到底,故也称顶竖柜。
顶箱柜的造型端庄大气,容量也大,多为上层社会所用。
总结
在家居中,储具默默承载重任,其高度不仅实用,更添装饰之美,大型者高达一丈,堪称家具之王。古人视家具为财产与文化传承,储具更承载传宗接代之责。
醉木苑红木广州红木红木家具选购广深佛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