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首届春晚,中式美学和非遗元素太惊艳了
2025/01/29|来源:品牌红木网
品牌红木

目前正在招商中.....

[摘要]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晚会2025年春晚以非遗元素为贯穿,将中式美学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

2025年1月29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圆满落幕,这场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的晚会不仅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生动诠释。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晚会以非遗元素为贯穿,将中式美学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

此次春晚的开场视觉秀《迎福》便让人眼前一亮,短短1分钟内就展示了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等16种非遗技艺,让人目不暇接。

舞蹈《喜上枝头》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古画,舞者们化身喜鹊在枝丫上灵动起舞,其服饰和道具中也融入了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非遗技艺;小品《借伞》以《白蛇传》“断桥借伞”为灵感,融合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通过非遗传承人手工打造的西湖绸伞等道具,传递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节目以各种形式展现了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为观众送上五福临门的祝愿。这些传统技艺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晚会的节目设置中,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更是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节目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特效,将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在春晚舞台上徐徐展开。榫卯、枓栱等中式建筑的代表性元素跃然眼前,与凤凰传奇的激昂歌声相得益彰,共同抒发了“你我皆是栋梁”的壮志豪情。这一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更传递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提及非遗,从2024年冬至开始,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就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过年一春节主题展”。此次展览叙事将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和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普天同庆5个主题单元。

作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大师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系列与春节主题相契合的家具作品。其中,中堂和大圆桌系列家具注重传统榫卯结构的合理运用,并采用手工精雕细刻的方式呈现了江南喜闻乐见的缠枝莲图案,象征连绵不绝的生命力与繁荣昌盛的代代相传。

除了非遗元素和建筑美学的呈现,春晚还巧妙地将中式美学融入到了节目的各个角落。舞蹈节目《伊人》,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舞台变幻,展现了中式美学的柔美与灵动。舞台仿佛一池春水,舞者“宛在水中央”,这种诗情画意的表现方式让人陶醉。

从舞台设计到服装道具,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尤其是晚会出现的红木元素,更是成为了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以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晚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红木的独特魅力,更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春晚还通过多语种频道和全球82种语言新媒体平台的共同传播,将这场文化盛宴推向了世界舞台。无论是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屏直播,还是日本Niconico网站上的实时互动,都证明了春晚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攀升。这一文化盛宴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通用语”,讲述着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的故事。

在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分会场上,我们目睹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智慧、精湛艺术构思与现代尖端科技的精妙融合。这一融合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聚光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更让全球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那独树一帜的包容特质与丰富多样性。从绚烂夺目的打铁花、细致的剪纸艺术,到红木家具中匠心独运的榫卯结构与精巧的枓栱设计,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文化自信。而由红木家具所承载的中式美学理念,更是将这种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值此万物更新之际,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标配节目——春晚,用传统文化的深度、科技表达的广度、无障碍传播的温度,向全社会传递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信念。春节成功申遗不仅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更强调了保护和传承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来源:品牌红木网  梁婉芳∕撰稿,张星/审稿)

红木行业新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