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联·茶汐|分享我的茶空间
2025/03/24|来源:品牌红木网
[摘要]一壶水正沸,一盏茶待倾。木香与茶韵,皆为你留白。

我是友联·茶汐。
有人问我,茶空间是什么?
我想,它或许是一方茶台上木纹里藏着的年轮,载着一只青瓷盖碗,盛着山间晨露冲泡的老班章;是书架旁那只剔透的茶壶,咕嘟声中蒸腾起回忆的雾气;又或是窗边竹帘下,一束斜斜的光线掠过茶筅,万籁俱寂时,你与挚友对坐的呼吸。




我偏爱木的温度。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纹路,是自然的笔触,也是匠人刻下的诗行。
我这里的每一件器物,都从一块红木开始——设计师戴爱国说,木的温润与坚固,藏着“瞬间与永恒的并置”。于是,茶台、茶柜、茶盏……这些静默的器物,成了方寸之间的宇宙。它们不喧哗,却总在某个午后,让光影停驻,让心事沉淀。

“器物虽小,却能纳大千世界。”茶席上的一只素色茶盏,盛过明前龙井的鲜嫩,也盛过普洱的醇厚。木纹里或许还留着某位茶人指尖的温度,或是某次深夜长谈时氤氲的水汽。
我们相信,器物之美,不在于被陈列,而在于被使用。当你的掌心贴合杯壁的曲线,当茶汤倾泻时水声清越,那一刻,茶器便成了山河的缩影,生活的注脚。


茶室不必宏大,但需有境。50㎡亦或500㎡,友联·茶汐的茶空间,都只像一首留白的诗——没有雕龙画凤的堆砌,只有木的素朴与光的流动。茶台是主笔,茶椅是逗点,茶柜收纳着四季的茶香,而一扇窗,框住外界的纷扰,只留下竹影摇曳、雨声淅沥。

在这里,茶是媒介,空间是语言。商务洽谈的锋芒被茶香柔化,好友相聚的笑语被木纹包裹,独处时的思绪则随着茶烟袅袅升腾。曾有客人说:“在这里,时间像被松脂封存,每一刻都清晰可辨。”



总有人说,现代人早已失去了“慢”的能力。但我们见过凌晨仍在公众平台留言选器的上班族,见过用茶盒收藏孩子乳牙的母亲,也见过在茶席上重拾书信往来的夫妻。茶的空间,原来从未远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栖居在城市的褶皱里。


茶器是载体,茶汤是纽带。我们相信,一杯茶能消弭距离——无论是天南海北的陌生人,还是忙碌生活中疏于相见的自己。
一位常客在茶台前写下:“第一次来时,只为体验如何点茶插花;如今,却总想来这里寻一片心安。”友联·茶汐的茶空间,不教人如何喝茶,而是邀请你以本能去感受:木的触感、器的弧度、茶的层次,以及那些未被言说的情绪。



此刻读到这里的你,或许正倚在办公桌前,或许刚哄睡啼哭的婴孩。不妨抽出片刻,为自己斟一杯茶。
不必苛求名贵的茶器或稀有的茶叶。一只瓷杯,一捧清水,几片蜷缩又舒展的叶子,足矣。若你愿意,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茶事——那只摔出金缮裂纹的盖碗,那次与陌生人在茶馆的偶遇,那杯加了蜂蜜的童年茶味……

毕竟,茶的空间,从来不在他处。
它在你端起杯子的那一刻,悄然生长。

共赴东方
4月17日,我们将在厦门茶博会与大家赤诚相见,去邀请爱茶人、匠人、设计师与艺术家,以红木为纸,以茶汤为墨,书写当代茶生活的美学篇章。若你路过,不妨推门而入——
一壶水正沸,一盏茶待倾。
木香与茶韵,皆为你留白。

写在后面
“文化自信,落在具体的人、事、物上。这是友联·茶汐的初心,也是我们与每一位爱茶人的默契。愿这片茶空间,成为你与东方美学温柔相遇的起点。”
(来源:品牌红木网 陆婷婷∕文)
友联·家红木品牌新闻广深佛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