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财:让木雕艺术,在黄花梨家具中永存
2025/05/28|来源:大家之家微信公众号
品牌红木

目前正在招商中.....

[摘要]谨以黄花梨之永恒,致敬林庆财先生以妙艺雕琢出的不朽精神年轮。

“木雕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精湛的工艺,我觉得它不该只用于工艺品的制作。它应该以一种更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我选择用红木家具作为木雕的承载者。四十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家之家用木雕这项技艺,成就了当代红木家具的经典,让木雕更长久的发扬下去,这是最值得我骄傲的地方。”

——林庆财

林庆财

福建仙游人

(1961年10月10日—2025年5月7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

中式家居品牌「大家之家」创始人

2017年,林锐群耗时四年精心复刻的故宫嵌珐琅鼓墩惊艳问世。当众人惊叹其毫厘不差的精湛工艺与不屈服的韧劲时,他却道:“玩一场与古人对话的游戏”。

这份从容与淡然,对于了解林氏家族木雕技艺百年传承的人而言,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我与林锐群为多年老友,来往间亦有幸听他提起家中祖父辈,特别是其父亲林庆财先生(下文简称“林庆财”)。

庆财艺雕厂,“大家”底蕴

在林锐群的记忆深处,孩童时期家中便已开办木雕工厂。细细探寻过往,1961年,林庆财诞生于素有“工艺美术之乡”美誉的仙游榜头坝下村。其父林良藻是闻名遐迩的民间木雕艺人,林庆财与兄弟们自幼跟随父亲研习木雕技艺。在投身军旅前,他已是仙游木器厂中技艺精湛的木雕能手。

1982年,历经三年军旅生涯后,林庆财转业返乡。在父亲与兄长的鼎力支持下,他开办了一家专门制作木雕佛像的小作坊,产品远销台湾、日本、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因其作品雕琢精妙,备受客户青睐,至1988年,这座小作坊发展成全国第一家檀香木雕阁(庆财艺雕厂)。

彼时,檀香工艺品在国内鲜有人问津。为顺应市场需求,林庆财不辞辛劳奔走于港台与东南亚各地。他敏锐地察觉到,关公与宗教等题材的木雕作品颇受当地欢迎,于是广阅典籍资料,全身心投入研究。

这一举措,不仅成为艺雕厂迈向企业化发展的关键契机,更为其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他这一系列行动如春风化雨,直接推动了仙游檀香木雕行业的发展。

年少时,林锐群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便是父亲常常端坐于桌案之前,或伏案画稿,或处理各类事务,又或是手持刻刀雕琢未竟之作。期间会有徒弟捧着刚完工的雕件前来请他过目,他就停下手中活计,接过雕件细细端详。多数时候,他会顺手拿起身边的炭素笔或铅笔,在雕件上勾勒出需要修改之处并悉心指导徒弟。

徒弟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深知师父对待艺术与工作向来严苛细致、一丝不苟。然而,生活中又全然是另一番模样,他温良宽厚,谦和低调,又勤奋俭朴,令人如沐春风。

即便后来艺雕厂逐步发展成行业知名的红木家居品牌“大家之家”,林庆财依旧保持着往昔的习惯。每次外出归来,他第一件事并非回到办公室喝茶休憩,而是径直前往车间,看工人们劳作。他会静静地站在一旁,适时给予指导,提出自己的意见。

林锐群回忆,父亲也时常教导自己和弟弟林锐雄:“很多东西经历过才知道那种感受,仅凭言语是传达不了的。这是大家之家的‘本’。”如同2023年,为庆贺莆田建市40周年,林庆财与莆田诸多文艺工作者,共同投身“莆田十大城市名片大型屏风”创作。为雕琢好九鲤湖的绝妙神韵,父亲数次带他上山入九鲤湖景区,细赏福地仙韵、飞瀑气势,而后将这份自然感悟巧妙融于作品之中。林庆财始终秉持“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常说:“如果说我信仰什么的话,我信仰的是手艺。”

正是这份严谨与认真,让庆财艺雕厂逐步成为汇聚工艺品创作与明清家具制作技艺的传统工艺圣殿。岁月悄然流转间,林庆财悉心培育出数百位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其中不少人后来获评高级工艺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为仙游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与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恰似林锐群学业归来,加入“大家之家”,后又创立“两木”,每当与同行前辈谈及父亲时,常会出现这样一幅共通的画面——前辈们一边抬手比划着高度,一边感慨道:“当年我在你父亲那儿做木雕的时候,你才这么高呢。”

林氏雕刻,百年传承

而林庆财这精湛绝伦的木雕技艺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正是得其父林良藻的真传。1933年11月,毛泽东第三次踏入才溪乡,历经十余日深入调研,挥毫写就《才溪乡调查》这一经典篇章。此后,才溪乡声名远扬,被誉为中央苏区的模范之乡,引得无数文艺创作者竞相赞颂。

其中1963年展出的大型金丝楠木木雕作品《才溪乡十三姐妹》,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激起千层浪,引得广泛关注,省级领导亦为之瞩目。随后这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珍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皆亲自观赏过此作,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件作品的创作者,正是林良藻。

林良藻先生作品:《才溪乡十三姐妹》

时光流转至1998年,恰逢人民大会堂重新装修,作者家属接到通知,可接回作品,亦可将其赠予国家。林庆财深知此作品在父亲生命中的非凡意义,便决定亲自接回,留作永恒的纪念。

如今,这件作品静静陈列于“大家之家”仙游总部黄花梨珍藏馆二楼,每当观者驻足,皆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与心灵共鸣。另一件被接回的作品《渔归》,同样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林良藻先生作品:《渔归》

若追溯林氏家族的传承谱系,其渊源可上溯至清同治年间,至今已逾一百三十载。

许是神奇的基因传承,林庆财幼时学艺,仅十来岁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与聪慧。他学绘画、练雕工,心静沉稳,技艺超群。林锐群只有四五岁时,有一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就是父亲在他面前画速写,笔尖如风驰电掣,眨眼之间,一幅幅观音、达摩、仕女图便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林庆财先生的速写手稿

林庆财木雕技艺可驾驭题材之广也令人佩服之至。无论是庄严肃穆的宫室、神圣超凡的仙佛、名垂青史的名人,还是质朴纯真、天真烂漫的渔女、牧童等民间形象,亦或是单人塑像、气势恢宏的群雕作品,他皆能信手拈来,雕琢得活灵活现。彼时,长辈们皆赞誉他“绝非池中之物”。

林庆财先生作品:《万佛梵宫》

林庆财先生作品:《关公》

林庆财先生作品:《渔家女》

他也不负众望,二十岁出头就以“清刀利落、刀法细腻”崭露头角。著名古典家具专家胡德生先生曾评价他的木雕作品:“概论林庆财的木雕作品风格,在于融通国画艺术,巧妙构思布局,细腻走刀雕刻,转平面画为立体像,不炫技、不张致,而以古朴典雅为美,深具仙游木雕‘精微细腻’的风格特点。林庆财在孜孜探求木雕艺术的道路上,恭谨沉静,不为外界所惑,又能采撷众长、化为已有。”

林庆财先生与胡德生先生

林庆财先生作品:《满堂红》

这份过硬的木雕技艺实力,让林庆财在1995年获评“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获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更是赢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中国古典家具艺术领域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其作品所获荣誉之多,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就达60多次,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木雕艺术馆、苏州工艺美术馆、福建省工艺美术馆、海南省博物馆等展馆及诸多藏家悉心珍藏。

部分收藏证书

木雕技艺的另一种呈现

面对林庆财在木雕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砚祖先生曾撰文盛赞:“庆财艺雕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仙游木雕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林庆财的木雕,不仅在坝下、在仙游有名气,在福建也是出类拔萃。而福建木雕,尤其是宗教题材的传统木雕,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当代中国传统木雕的水平。”

林庆财先生作品:《群仙会》

“那什么又是木雕的传统?在我看来,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前人在反复实践、不断探索中总结出的木雕艺术造型经验、原则与规律,给后人留下的一笔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林锐群至今仍清晰记得林庆财对木雕技艺所作的这一深刻诠释,“当时多数从业者只是把木雕技艺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但父亲很早就将它珍视为艺术创作与文化遗产,倾尽全力去传承。”

林庆财先生作品:《万佛梵宫》

因此当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木雕工艺品出口遭受重创,林庆财手中的刻刀也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彼时,他心中所思的唯有,如何让这份能代表当代中国传统木雕高超水准的技艺,得以长久地发扬与传承。

机缘恰似天降甘霖。1996年,一位来自广东的客人携来一张图片,询问他能否仿制图片上的平头案。林庆财只匆匆一瞥,便让客人留下图片,并郑重承诺,两个月后客人可前来验收成品。

在那两个月里,他全身心投入,将仙游民间传统平头案细细拆解再重新组合,深入钻研榫卯工艺的精妙之处,并亲自设计参与每一个工艺流程……两个月后,一张散发着古雅雍容之气、尽显淳朴凝重之态、温润如美玉般的海南黄花梨平头案赫然呈现在客人眼前。客人见状,又惊又喜,当即以高价将其买走。

林庆财先生作品:黄花梨平头案

客人离去之后,林庆财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兴趣愈发浓厚,仿若星火燎原一发不可收。他即刻寻来艾克所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以及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等专业典籍,一头扎进其中潜心钻研。随着研读的深入,中国传统家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极高的艺术审美,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深深震撼着他,令他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而最令他狂喜的是,长久以来盘踞在心头的疑惑,此刻也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传统工艺家具与木雕技艺一脉相承,二者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成就,既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技术与文化的共生载体。”

林庆财先生作品:黄花梨二联橱

于是,1998年,林庆财悄然开启转型之路。他曾感慨道:“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老客户将家具订单带到坝下,我们试生产了几批家具,品质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我看到其中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果断召集技艺精湛的优秀木匠和技术人员,购置专业的机器设备,开启小规模的专业生产。回想起来,转型的原因既有偶然的契机,也有必然的趋势,有对传统木雕技艺传承的美好愿景,有仿古家具文化回归的时代浪潮,更有坝下得天独厚的原材料资源优势。”

林庆财先生作品:黄花梨面条柜

不仅如此,这一年庆财艺雕厂还迎来一位特别的访客,即中国当代声名远扬的国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亦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张仃对林庆财的作品极为赏识,而在林庆财心中,张仃恰似一盏明灯,是引领他走向古典家具精品之路的关键引路人。

林庆财先生与张仃先生

2000年,林庆财前往张仃处拜访。甫一踏入那方空间,他的目光瞬间被一对矮南官帽椅牢牢吸引。那一刻,他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做,就要做成这样。”

也正是在张仃的热心引荐下,2001年,林庆财得以拜访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藏家王世襄先生。王世襄与张仃一样,对林庆财的作品不吝赞美之词,还精心收藏了林庆财的几尊佳作,并签字赠予《明式家具珍赏》。

林庆财先生与王世襄先生

“黄花梨专属守护者”

故而,变的只是产品创作类型,不变的依然是那份细腻入微、近乎严苛、矢志追求极致的态度。从原材料开始,林庆财就要求最好的,正如他所言:“木雕实则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工艺,不仅木材选料要上乘,工艺亦需精湛,二者的完美结合方能创造出精品。”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大量收购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等珍贵硬木。

其中,林庆财对海南黄花梨的执着偏爱,已达到行业内外人尽皆知的程度。他曾直言:“我对黄花梨情有独钟,我希望黄花梨文化所承载的审美、价值一代一代往下传。”

这份钟情源自长久的探索、研究与相处,而黄花梨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愈发着迷。黄花梨生长周期极为漫长,百年方成心材,三五百年才能成器。从古至今,它就被誉为“木中黄金”,尤其以海南所产为尊,为四大名木之一。自明清起,它凝重的质地、细密的肌理与行云流水般的天然纹路,深得宫廷贵族与文人雅士倾慕。

另一方面,黄花梨的材质坚硬致密、耐腐抗裂,经精工雕琢后可与明式家具的简约线条浑然天成,成为“文质彬彬”美学观的绝佳诠释——纹理如诗文般飘逸,质地似君子般温润,完美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雅正境界。这也正契合林庆财“素雅中正”的木雕审美,二者相遇仿佛是注定的缘分。

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林庆财便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寻觅并收购海南黄花梨。彼时,每月赴海南购置原材料,已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久而久之,业界出现一种声音,一旦有好料出现,全国各大木材商都会第一时间跟他联系,渐而主动送上门来。在他们眼中,林庆财已然是“黄花梨专属守护者”。

虽然现在业界一致认为黄花梨已绝,但在“大家之家”仙游总部的木料仓库里,海南黄花梨的储备量使得林庆财“黄花梨专属守护者”的称谓显得名副其实,其珍藏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亦可谓首屈一指。

大家之家海南黄花梨部分仓储库房

而这也像是一次使命传达,让林庆财在收购过程中也保护着黄花梨文化产物。如他在海南收藏一整栋黄花梨老房及最大黄花梨鼓的故事,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

2004年,他在海南考察时,经几位朋友引荐下前往一片原住村落参观,未料发现惊世之作:一栋火山岩外墙的老宅内,梁柱、斗拱、门扇甚至门槛竟通体由黄花梨打造,那是一对七旬夫妇的祖传居所。

当年他多次恳请收藏未果,却与老人结下知交。次年黄花梨价格暴涨,盗贼屡次强闯劫掠房屋构件,老人之子忧心父母安危,主动联系他。他当即以超市价收购此宅,守护这份文化遗产。

海南最后一栋黄花梨老宅

2005年,缘分又引他与黎族黄花梨鼓相遇。那是一只约有一尺半宽的黄花梨鼓,鼓面纹理美轮美奂,布满鼓体的鬼脸与山水纹水乳交融,争相斗艳。遇见瞬间,就让他产生倾慕之心。为了能收藏此鼓,林庆财三度奔赴海南相商,携赤诚之心,倾吐心迹。这份跨越半年的执着终得回应——村中长老被其诚意打动,在反复斟酌后允诺将神鼓托付。

全国最大的海南黄花梨鼓

收藏此鼓后,林庆财先生更知对此鼓的任重而道远,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见这样一件具有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相结合的历史珍品,为传播海南黎族文化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他看来,黄花梨的价值不仅在于材质珍稀,更在于其承载着当地人“就地造物”的生存智慧。这些珍贵物件的易主,是珍木的传承,更是将生活史诗从时光洪流中打捞的文明救赎。

林庆财先生于大家之家海南黄花梨仓储库房

如今,大家之家工厂办公楼后院有黄花梨树郁郁葱葱,其存在意义不言而喻——让同好之人能直观地了解、感受黄花梨的魅力。

林庆财对黄花梨的痴迷程度,可谓登峰造极,无人能出其右。他曾感慨:“在现在黄花梨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只能以自己最赤诚的心态和最至臻的创作来填补这份遗憾。二十几年来公司每用一根黄花梨木料都有专人记录,还以公司的名义多次捐献海南黄花梨树苗予林业部门。对我来说这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迄今,林庆财已栽培海南黄花梨三万余棵。他希望可为仙作工艺家具精品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份情怀,源于对黄花梨的钟情,更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正如在事业发展中,他始终铭记“自身成长得益于公司同仁与社会支持”,热心慈善公益,多年来累计捐资超千万元。

部分慈善捐赠证书

林庆财先生捐建仙游县客山公园妈祖像

“大家之家”:用·藏·美

也正是林庆财对黄花梨的这份痴迷,外加精湛绝伦的木雕技艺,才演绎出“大家之家”在古典家具,尤其是黄花梨古典家具领域里的一系列辉煌和传奇。

2002年,“大家之家”品牌正式命名。整整20年,“大家之家”完成了自己实力的累积。

2003年,“大家之家”走出仙游,进驻北京不久就被迅速认可,并进一步扩散至全国。就像当年被问及“大家之家”在北京开设直营店的初衷时,林庆财曾说道:“在北京设立专卖店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北京是明清家具的主要传承地,如果我们的家具能在北京得到认可,就可以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可。”

不过林庆财从不拘泥于仿古,如同他在木雕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在红木家具领域他同样有着自己的思考。彼时当众人刚入场或仍在仿古时,他已为“大家之家”定下“用”、“藏”、“美”的创作理念。

如他曾说:“所谓古典,意在于仿,很多人都会仿,但要仿的得其精髓却极为不容易,就是我这种工艺世家出身的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长期的积累和过硬的技术才能做到十之八九。何况古今生活习惯不同,对家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古典家具还需融入现代元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这些都需要对古典家具有着深刻认识,同时具备探究精神,将古典与现代融合一起,让这门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创造出非凡的家具来,古典家具只有在‘用’、‘藏’、‘美’三者俱佳的情况下才能价值倍增。”

他深谙红木家具的本质在于“用”,但其内涵远非单一的功能满足,而是以礼制、盘玩、体感、功能四重维度构筑起人与器物的关系。

他在设计中保留礼制精髓,却将等级符号转化为对生活仪式的敬重;主张器物需经得起“摩挲百年”的考验,让木材在岁月包浆中渐显温润;以及从靠背曲线的脊椎适配度到座面藤编的微弹性,皆以人体工程学为尺,并适应当代人生活习惯。

“藏”之于红木家具,既是物质存续,更是文化基因的封存,为此他提出藏于名家、藏于稀缺、藏于价值、藏于形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身份及声誉,是藏于名家之基础;海南黄花梨的稀缺性注定了它的珍贵,特别是在近十年间,黄花梨原材逐年减少,他为每一根黄花梨的来源与使用溯源;而价值不仅体现于价格,更在于榫卯结构的力学永续性、雕刻纹样的文化解码功能;同时他守护传统家具经典形制,又以现代设计解构重组,既存古韵,又合今用。

林庆财对“美”的诠释,是自然造化与人文哲思的交响。他尊重海南黄花梨行云流水的天然肌理,精心雕琢,与木材的共舞;同时每件家具不仅承载历史人文与哲思,更是作者自身思想的表达。

另一方面,与木雕创作相通,他也将红木家具视为“立体的文人画“,以精湛雕刻技艺,在家具上呈现书法笔意、绘画章法,赋予家具更高的艺术章法。

秉持着这样的品牌创作理念,“大家之家”荣誉纷沓而至,作品持续收获各界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2008年,作品海南黄花梨家具“托泥圈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并被海南省博物馆收藏;

2009年《花鸟图》木雕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0年《群仙会》木雕作品荣获第五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0年《灵猴南大寿》木雕作品荣获中国(莆田)工艺美术精品北京展优秀作品银奖;

2011年《弥勒佛》木雕作品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1年《黄花梨芝麻瘿永恒》木雕作品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1年《达摩戏狮》木雕作品荣获“海峡杯”木雕精品大赛优秀奖;

2012年《姚黄魏紫》圈椅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2年《姚黄魏紫》圈椅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3年《百宝嵌四出头官帽椅》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3年《小叶紫檀百宝嵌四出头官帽椅》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3年《小叶紫檀嵌螺钿双龙戏珠文盒》荣获首届中国古典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双龙戏珠宝盒》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优秀奖;

2013年《镶掐丝珐琅托泥圈椅》荣获首届中国古典工艺精品博览览会银奖;

2013年《带抽小酒桌》荣获第八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银奖;

2013年《带抽小酒桌》荣获首届中国古典工艺精品博览览会银奖;

2014年《镶掐丝珐琅带托泥圈椅》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4年《扇形圈椅》荣获第九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4年《镶掐丝珐琅带托泥圈椅》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4年《扇形圈椅》荣获第九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5年《枯禅》红酸枝方禅椅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5年《会心》品字栏杆书柜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5年《云合》镶掐丝珐琅方凳带桌五件套荣获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优秀奖;

2015年《枯禅》方禅椅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6年《小叶紫檀嵌百宝花鸟文盒》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

2016年《静听》红酸枝官帽椅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7年《怀若》休闲椅荣获第九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优秀奖;

2019年《西番莲纹沙发十三件套》荣获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银奖;

2020年《藏月》扇形圈椅荣获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2022年《藏月》扇形圈椅荣获中国·海峡第一届“鲁艺杯”银奖;

2022年《品闲椅》、《咏扇休闲椅》三件套荣获中国·海峡第一届“鲁艺杯”优秀奖;

2023年《嵌汉白玉螭纹宝座》荣获第十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2023年《嵌汉白玉螭纹宝座》荣获第十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

作品“拔步千工床”获第四届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特别金奖

品牌荣誉上,“大家之家”亦是硕果累累,收获颇丰:

2008年,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0-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红木行业十大受欢迎品牌;

2012-2013年,获评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13年,被仙游县人民政府评为纳税大户;

2013年,被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红木家具优秀企业;

2014年,《红木类商品销售及售后管理规范》标准起草单位;

2015-2016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红木行业四大艺术品牌;

2016年12月,“大家之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8年,荣获“十佳仙作品牌企业”称号;

2018年,成为《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通用条件》起草单位;

2019年,荣获中国黄花梨家具热门品牌;

2022年,评定为仙游县红木行业“放心消费单位”;

2023年,成为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工程战略合作单位;

2023年,被评定为突出经济贡献;

2023年,成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24年,被评定为突出经济贡献......

部分企业荣誉

除赢得行业的高度赞誉,“大家之家”还收获了广泛的社会美誉。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贾庆林,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等领导,皆对“大家之家”的产品工艺赞不绝口。贾庆林更是亲笔题写“雕塑世家”“艺精”以示嘉奖。

习近平主席于福建任职期间参观指导“大家之家”

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笔题写“雕塑世家”、“艺精”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欣赏大家之家“千工拔步床”

原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蔚建行参观指导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委副书记王汉斌参观指导

以黄花梨之永恒,致敬不朽的精神年轮

2014年,北京保利拍卖联手“大家之家”举办的“游艺——‘大家之家’当代古典黄花梨家具集珍”专场,无疑又将“大家之家”的品牌价值推至新高度。那是全国唯一一场企业品牌拍卖专场,也是新制古典家具拍卖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专场。

拍卖专场预展

彼时业内藏家、名家、学者,纷纷发表对这场拍卖专场发表见解。著名作家、编剧、藏家海岩先生评论道:“此次大家之家上拍黄花梨家具,再次涉及稀有材质问题。在当前市场乃至中国家具史中,架空材质而只谈形艺,并不科学,有失完整。材质本身也属于家具文化的一部分。明代尊宠黄花梨,清代崇尚紫,自有其内在逻辑;黄花梨的行云流水,紫檀的沉穆庄严,皆乃天工造物,本身即是大美,即是文化的意念!”

林庆财先生与海岩先生

著名明式家具专家、工艺美术学者濮安国一直对当代黄花梨家具制作选材时,很多人忽略材性、色泽、纹理的统一表示无奈,但听闻“大家之家”集珍专场,他颇感欣慰地说道:“这就很好嘛!‘大家之家’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注意的。”

林庆财先生与濮安国先生

在古典学者谭向东眼中,从家具制作角度而言,在当今红木家具行业,“大家之家”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已达极高水准。他对那场拍卖中的花鸟百宝嵌官帽椅和嵌珐琅托泥圈椅赞不绝口,此外,像黄花梨上折式交杌、黄花梨曲尺罗汉床、黄花梨透空门方角柜(一对)等作品,“皆为上乘之作,置于市场,定能经得起各方审视。况且,在黄花梨资源如此稀缺的当下,‘大家之家’的黄花梨家具能做到全为满彻,这本身就极为难得。”

林庆财先生与谭向东先生

令人欣喜的是,谭向东赞誉有加的花鸟百宝嵌官帽椅与嵌珐琅托泥圈椅,皆出自林锐群之手。行业内外由此真切感受到,林氏技艺的又一代传承已具象为眼前这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佳作。

林庆财先生与长子林锐群

林庆财向来敢为人先,为行业发展贡献卓著。而林锐群的这两件作品,与父亲一脉相承,同样意义深远。它们推动了业内从业者对托泥圈椅(俗称“皇宫椅”)新形制的理解,为创新指明了方向。这两件作品亦是仙作领域中,最早复苏、发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技艺与红木家具融合的典范之作。要知道,在当时,百宝嵌和珐琅工艺于仙作而言,尚属空白。

林锐群先生作品:大红酸枝嵌珐琅托泥圈椅

林锐群先生作品:小叶紫檀花鸟百宝嵌四出头官帽椅

这场保利专场拍卖的举行,对“仙作”美誉度的攀升,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非凡价值。曾有媒体报道,“很多仙作的拥趸,迷恋仙作最早是从推崇大家之家开始的。大家之家上承千年工艺制作之精髓,下启仙作崭新崛起之先声,以特有的器具,识见、气度,开启一代仙作风气之先,并以诸多划时代的壮举。”

拍卖现场

而今又十年过去,“大家之家”的品牌影响力愈发坚挺。2024年,当“大家之家”第六次在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峰会上,将“黄花梨家具热门品牌”殊荣收入囊中,时光的刻度悄然印证:林氏百年木雕技艺,始终在黄花梨的木纹中绽放永恒生命力。

四十三载春秋流转,林庆财先生以刀为笔,在时光长卷中写就传奇,也将自己的理想写进现实。他执刻刀镌刻的是黄花梨木纹年轮,更叙写着一部流动的工艺史诗,将华夏木雕技艺智慧凝成永不褪色的密码。

如今这位巨匠虽已离去,但他以生命铸就的匠人魂魄,早已深深融入行业,化作一座不朽的丰碑。未来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在木香氤氲处,我们仍能听见刻刀与历史对话的回响,看见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璀璨光芒。

谨以黄花梨之永恒,致敬林庆财先生以妙艺雕琢出的不朽精神年轮。

(来源:大家之家微信公众号)

林庆财海南黄花梨大家之家红木品牌新闻仙游古典家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