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红木家具的守艺者:盛世周木匠的匠心与坚持
2025/09/13|来源:品牌红木网
[摘要]让千年榫卯技艺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焕发新的生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西部枢纽,有一座被誉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的城市——江门新会。这里不仅是广作流派的重要发源地,更是大湾区文化遗产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典范。
新会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红木家具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这里既是传统技艺的守护者,也是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的践行者。

江门是大湾区西部枢纽
01湾区枢纽,新会红木产业的地理优势
新会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新会凭借新会港国家一类货运口岸的区位优势,成为红木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口的重要通道。
这里建立了完善的红木产业供应链体系,从原木采购、物流配送到生产制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湾区建设为新会红木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新会红木家具得以更便捷地销往全球市场。
02千年传承,从宋元宫廷到大湾区文化名片
新会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279年的宋元崖门海战。随宋皇室南下的宫廷匠人,将宋代家具制作技艺带到了新会,在此生根发芽。
明清时期,新会凭借侨乡优势,将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与西方美学相融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广作风格。1405年红木引进中国后,新会成为最早商业化运作广作古典家具的发源地之一。

新会古典家具城
如今,新会古典家具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新会全区现有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03榫卯之魂,盛世周木匠的匠心坚守
在新会红木产业中,盛世周木匠作为代表性品牌,始终恪守着传统榫卯工艺的精髓。创始人周氏家族,将新会广作榫卯技艺完整保留并发扬光大。
盛世周木匠的匠人们坚持使用传统的“十八罗汉榫”体系,这种复杂的榫卯结构由18种基本榫卯类型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可以形成近百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每一个榫头和卯眼都必须精确到毫米,不用一钉一铁,却能创造出使用上百年的稳固家具。

盛世周木匠家具榫卯结构
04文化精神,红木匠人的本分之心
在新会,有一句话常被红木匠人挂在嘴边——“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不能丢”。这种对本分的坚守,体现在红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在选材这门木中哲学上,盛世周木匠恪守近乎执拗的标准。严格选用国标红木刺猬紫檀与大果紫檀(缅甸花梨)。只有严苛真实的选材,才能从源头上构筑起品质基石。

盛世周木匠精工造就好家具
即便在行业追求效率的年代,盛世周木匠的匠人仍坚持47道精工工序。相比行业平均32道的标准,多出的15道工序藏着匠人的执着:木材需经180天自然阴干才能开料,就连打磨环节都保留着手工刮磨的传统。
05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在传承中创新,是新会红木家具保持生机的不竭动力。新会古典家具并非单纯的仿造照搬,而是包含了大量的艺术再创造,构成了新的家具风格。

盛世周木匠·锦绣二代沙发
盛世周木匠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生活美学与古典家具的结合。设计团队深入研究现代居住空间特点,将古典家具的形制与现代人体工学相结合,创造出既传统又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的红木家具。
其工艺在经历多年发展后,无论从形式上和艺术内涵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运用了雕、嵌、描绘等多种多样手法,技艺高超精湛,装饰风格多种多样。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古典家具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主动适应年轻人的审美标准,在家具的款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06匠心传承,红木文化的未来之路
传承千年工匠技艺,最渴求的是隽永匠心的匠人。近年来,新会多管齐下助推新鲜血液注入传统行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古典家具企业与院校、培训机构合作。

盛世周木匠锦东门店
红木家具产业需要创新,但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榫卯结构等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必须保留下来,否则创新就成为无根之木。盛世周木匠积极投身非遗传承事业,50000㎡智能化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向全行业开放榫卯工艺培训,由企业资深匠人亲自授课,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盛世周木匠还公开《广作家具含水率控制标准》等11项企业内控规程,用“传帮带”打破传统工艺的封闭性。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名片,盛世周木匠正在用匠心书写着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融合的新篇章,让千年榫卯技艺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品牌红木网 蔡琪∕文)
盛世周木匠红木品牌新闻江门古典家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