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资源恐慌论
时间:2017-04-28阅读:676 返回首页

这是什么材质?

质量怎么样?

价格多少?

这些几乎是每个买红木家具的消费者都会问的问题。

木材、品质和价格,成了大众最关注的元素。

任何一个关于红木材质的决议和提案都牵动众人的神经,比如《红木》国家标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CITES公约)的修订以及各国木材的出口限令等。

有关红木材质价格的报道关注度也普遍偏高,品牌红木今日头条与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上万的文章,大部分为这方面的报道。

8月26日,中信红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中信红木价格调整的通知》,短短4小时不到,阅读量就突破了1万。这一通知在整个行业掀起了惊涛巨浪,再加上此前包括印度、老挝、泰国、缅甸、冈比亚等多国对小叶紫檀、大红酸枝、缅甸花梨、刺猬紫檀等多种常用材的出口限令,尤其CITES公约对多种红木树种的进一步管制,让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恐慌:木材越来越难进口,红木家具如何做下去?怎样有效利用和保护红木资源?要不要囤木头?会不会再次出现2013年木材价格疯涨、2014年又狂跌的情况?是真的没有木材用了还是只是在炒作?能不能开发新树种?一边是家具成品需要去库存,一边是木材资源短缺,两方面的压力,企业怎么面对?

红木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要转型升级,首先要从转变对红木材质的看法开始。(来源:第三十六期《品牌红木》杂志  陶秋芳/文)

杂志文章详情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