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家具:家具里的“最炫民国风”
时间:2014-03-19阅读:3760 返回首页
民国时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民国时期的家具是社会转型和中西文化融合的时代产物。民国时期的家具继承并改进了中式家具含蓄典雅的特点,同时又引进和吸收了西式家具中奢华开放的风格,“中西融合”的民国家具表现出了极大的“开创性”和“包容性”的风格特色。

流线型线条垂直分割的座椅椅背,具有民国“中山式”风格特点(木缘红木供图)
民国家具与明清家具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在制作方式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受中西文化融合的影响,民国家具在造型上更加追求新奇、在使用上更加讲究柔软舒适。民国时期的座椅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一改清式座椅四平八稳的传统造型,在椅背和腿足处增添了线条和流线型元素,形成了“中山式”的风格特点。“中山式”座椅椅背为流线型线条垂直分割,缩窄后倾;椅腿为雕有直线凹槽的圆柱,腿足以曲线线条翻卷而上配以兽爪抓球式造型;以软垫座椅取代了传统硬木座椅,独具“民国风”的“中山式”座椅将人们的坐姿也从“坐如钟”的紧张状态逐渐向舒适性、自由性发展。民国时期的座椅已逐渐弱化了其作为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表意作用,而更专注和追求舒适、实用等人性化需求。

具有民国风格的座椅配有西式铜配件(木缘红木供图)
民国时期,外国舶来品在我国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中大行其道,西式铜配件、玻璃等新奇之物,涂饰、镀金、细木镶嵌等工艺也一同引进并运用于家具设计之中,形成了民国家具“摩登之风”。镶嵌有玻璃的衣柜将原本避光的实木木板变得透光明亮,以分割为不同造型的玻璃镶嵌于柜身之中,既增强了柜门的实用性,又为衣柜增添了俏丽感。衣柜顶部运用了镟、车等机械化方式进行雕饰,增添了圆形等对称性图形,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的图形为家具增添了视觉美感。衣柜的腿足多为欧式风格的凹槽式、弧弯式、圆柱式、螺扭式等,具有欧洲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讲求曲线之美和方圆对称性的风格特点。上流社会在梳妆或者外出之时,都会在穿衣柜前打扮修饰、整理衣冠,这种社会风气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镶嵌有玻璃的穿衣柜,既增强了柜门的实用性,又为衣柜增添了俏丽感
“洋为中用、兼容并包”的民国家具在社会变革和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中,无论是在形态、造型、功能上都具有革新改良的开创性和包容性。这是时代赋予民国家具独有的特点,也是民国家具自我演变形成的审美标准和美学意义。(来源:第二十一期《品牌红木》杂志 陈婷∕文 陶秋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