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古典家具形制中,腿足最有特色,名副其实的“举足轻重”,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腿足不仅起到承载的作用,亦起到装饰作用。红木家具的器型、比例,与家具的腿足息息相关。今天跟大家聊聊中国传统家具,特色腿型——马蹄腿。
何谓马蹄腿
马蹄腿:明清家具术语,或称“翻马蹄”。
若马蹄腿向内兜转,就称为内翻马蹄腿,像一匹骏马的前蹄;足头向外的则称“外翻马蹄”。
马蹄腿是一条从足部延伸到脚头变化微妙的“线”,自然流畅,光挺有力,具有雄健明快的走势。它是反映明清古典家具风格特点的典型式样之一。
马蹄腿因弯度不同还可分成两种。弯度较大者称之为鼓腿,因为传统中就有“鼓腿澎牙”。弯度较小者相应地称之为平腿。马蹄腿弯度的差异主要在下部。
“鼓腿澎牙”上肩部也略有不同。平腿下端向里弯曲,弯段较短。对于炕几、茶几等轻型矮宽家具,总体近似屈腿纵体的奔马,宜用鼓腿与之协调。
对于桌案等轻型高腿家具,宜用平腿,以加强其挺拔之姿。
王世襄先生在其巨著《明式家具珍赏》——传统家具造型渊源里叙述马蹄腿时有如下一段话:
唐代壸门床和须弥座都四面见方,垂直不带侧脚。有束腰高桌的腿足也多用方材,不带侧脚。壸门从床上消失蜕化之后,只剩下歧出的牙脚,它就是有束腰家具足端的马蹄。
由此可知马蹄是壸门蜕化后的产物。可以说成型的马蹄腿即滥觞于此。唐宋家具旧物今已不可见,有实物佐证、马蹄腿逐渐变化有迹可循只在明清两代。
马蹄腿的起源探寻
关于马蹄腿的起源,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马蹄腿源于古代青铜器兽足,尤其是蹄足。西周时期,兽蹄形足便被运用到青铜器器皿之中,这种仿生设计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赋予了器物以灵动和生命力。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蹄腿是由壶门变化而来。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提出,壶门从床上消失蜕化之后,只剩下侧出的牙脚,它就是有束腰家具足端的马蹄。
这一观点揭示了马蹄腿与家具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哪种观点,都不可否认的是,马蹄腿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中国古代造物文化自然而然孕育出的。
它融合了古代青铜器、建筑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象,最终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家具腿型。
马蹄腿的造型神韵
马蹄腿的造型神韵,体现在其挺拔俊俏的线条和优雅简约的线脚上。马蹄腿从腿部延伸到脚头,变化微妙而自然流畅,光挺有力,具有雄健明快的走势。
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赋予了家具以稳重和力量感,更通过其优美的曲线和流畅的线条,为家具增添了一份灵动和雅致。
内翻马蹄腿,如骏马前蹄般矫健有力,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外翻马蹄腿,则以其独特的翻转姿态,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韵味和风情。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马蹄腿,都以其独特的造型神韵,成为古典家具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
为何是马足?
摹仿动物腿型是家具设计的一种共同手法,而且应用很广泛。
因为家具主体通常由直线与方形构成,比较单调。引入曲线圆润的动物腿型可使家具形态变得活泼生动而又不失稳定感。
为什么在历史的沉淀中脱颖而出的是马蹄腿,而不是其它动物呢?
而马在我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与马结下了缘分。马不仅可以食用,还能供人骑乘运输,更主要的是它能帮助打败敌人,保家卫国。在民间广为流行的画像砖、石等,马的题材更是非常普遍。
唐代,马蹄腿家具开始出现,内翻马蹄腿起源于三弯腿,工匠把它们用作家具腿型配以束腰,遵守着几千年以来的家具“文法”。
马蹄腿的适配性极高,犹如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能够根据家具的高矮和造型的不同,灵活变幻,展现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这种百搭的特性,成为了家具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为明清家具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