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2日,第11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峰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故宫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受邀出席峰会并作《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主题演讲,寻索红木家具创新之路。
12月22日,第11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峰会(以下简称红木品牌峰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联创·重拾奋斗者信心”为主题,连袂高规格的红木品牌论坛,举办盛大的红木品牌盛典,还有红木人的年终秀,开启了红木奋斗新篇章。
故宫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带来《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主旨演讲
本届红木品牌峰会由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及其下属专业委员会—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品牌红木》全媒体、腾讯家居为战略合作媒体,并得到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的鼎力支持。同时,峰会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赵保乐、广东电视台主持人央金共同主持,腾讯家居全程视频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40万人,再一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故宫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受邀出席了本届红木品牌峰会,并作了《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主题演讲,寻索红木家具创新之路。
以下是单霁翔院长的主题演讲整理:
2020年12月8日是紫禁城600岁生日。永乐皇帝颁布诏书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昭告天下,紫禁城落成。
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
紫禁城,位于北京78公里的中轴线中心。今天重新审视中轴线上面的古建筑群基本完成,两侧平坦开阔的格局还在,中轴线统领城市景观的地位还在,所以北京下决心要在“十四五”期间把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那么中国现在最大的一组建筑,莫过于昔日的紫禁城,今天的故宫博物院。
扩大开放 让紫禁城获得尊严
我也是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参与到紫禁城故宫的保护的一些工作中。比如我在北京市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期间,当时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让那些大体量的建筑群,高大的建筑物侵入到紫禁城的核心景观内。当时我们的做法就在故宫的周边,设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缓冲区,绿色的区域就是要保护北京传统民居——胡同四合院的地区。这种做法取得了一些保护的作用。
环境整治后的筒子河
1994年到1997年,我在北京市文物局当局长的时候,当时我们看到52米宽的筒子河和城墙中间,居然有400多户居民、20多个单位。在狭长的地带上出行很不方便,但是当时465条污水管直接向筒子河排放,筒子河都变成劣5类水质。两侧单位居民请到的垃圾,倾倒的堆积到水面,筒子河没有尊严,紫禁城没有尊严。当时我们就喊出口号,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三年的奋战、社会各界的支持、单位居民的搬迁、污水的节流,终于在21世纪到来之时,筒子河变得碧波荡漾。今天大家知道,无论是春夏秋冬,早中晚天气好的时候,总有很多长枪短炮、照相机、摄像机,把美丽的景观传给朋友圈。
2012年,我到国务院工作,我知道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区,这里是收藏着全世界最丰富的中国文物藏品,也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馆,但是真正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每天走在观众中间,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些“世界之最”人们没有感受到。
材料说故宫的观众多,观众确实多,但是我看到的观众都是跟着旅游小旗往里面走,到故宫只是看看皇帝睡在什么地方、皇帝坐在什么地方、皇帝在哪里大婚,然后都是跟着旅游小旗走出去了,没有深度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我们在想人们究竟能够获得什么,这些“世界之最”究竟给人们能够带来什么。对人的现实生活做出什么贡献可能才是最主要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于是就启动了为时三年的环境大整治。要把故宫博物院室内室外所有的空间整理的干干净净,对公众开放。
故宫1200栋古建筑上面没有一根杂草
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环境整治,终于使故宫博物院9371间房子,间间都干干净净的;这样故宫才开始了每年10个百分点的扩大开放。但是室外环境整治总是比室内环境更艰苦。过去大部分区域不开放,杂草没膝、没腰。过去故宫屋顶上有很多草,生态环境很好。但是它们很顽强的生存,根就扎在故宫的古建筑里面,瓦骨松动了,雨水灌进去了,文物会遭破坏。所以我们对杂草宣战,对社会宣布,故宫1200栋古建筑上面没有一根杂草。大家今天到故宫博物院,拿出自己的手机发现有一根草,都可以投诉……
总之,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故宫的形象改变了。我们喊出一个口号,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我们没有失言,我们做到了。
文物修复 让更多人了解故宫
故宫要想扩大开放前提是要把古建筑修好。我的前任,故宫博物院第5任院长叫郑欣淼,在故宫做了10年的院长,那是故宫发展最好的10年。他刚当院长的时候就下决心把故宫1200栋古建筑开放。
故宫有一项任务,就是要弥补历史上的遗憾。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如今国务院批准把它修复,这把大火还烧了中正殿。如今,修复后的中正殿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展示的展厅。
故宫大高玄殿修缮工程开工仪式
故宫还要不懈的修复那些紫禁城外面属于故宫管理的一些古建筑群。比如大高玄殿,1950年有关部门说要办展览把它借去了,结果没想到60多年以后,在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呼吁下才还原面目。2014年我们进去一看一片狼藉,所有的空间都被违法建设占据着,20多栋违法建设用了4个月的时间才拆除完。维修大高玄殿开工仪式那天下雨,故宫第4任院长张忠培教授讲话的时候,第5任院长郑欣淼给他打伞;第5任院长郑欣淼讲话时,第6任院长单霁翔给他打伞。什么叫前仆后继,什么叫传承,这就是传承。事业就要一代一代的,把它传承下去,交给未来。
修古建筑要有工匠精神,修文物藏品同样要有工匠精神。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感动了年轻人。这是一个慢节奏的片子,没想到点赞最多的是年轻人,特别应届毕业生。2018年就有1.5万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
我是想跟这些同学们说,他们真正的理解这项工作吗?不是因为看了片子里边,一会儿摘柿子,一会儿逗野猫,一会儿弹吉他那种浪漫才来吧。那是花絮!真正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要默默无闻。《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演员”,都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他们数年如一日地开展陶瓷修复、木器修复、漆器修复、乐器修复,从家具、挂屏、象牙、唐卡到西洋钟表……默默无闻修缮文物的匠人,一夜间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男神女神。
钟表修复室专家王津修复古钟表
故宫男神王津确实很“神”。18世纪的西洋钟表在他手里,那表真还能走得准。40年来他修了300多台。同样很“神”的是,这部片子上映第二年,王津获得国际电影节白金奖,受邀休斯顿去领奖,这就是人们赞美了我们中国的工匠精神。
我们知道,今天对待这些文物,要有更科学的态度,因为他们身上,带着历朝历代的信息。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生命历程,所以我们还要加强科学技术。为此,故宫拿出361平方米的院舍,集中了200名文物医生,建立了人类第一个为文物建立的医院——故宫文物医院。这所医院是全世界文物修复协会唯一的培训机构,过去4年培训了37个国家上百名文物修复的专家。
故宫文物医院
每一件古建筑的构件,每一件藏品必须得到科学的分析检测才能够动手治疗。于是,我们为这所医院不断的添置先进的设备。比如分子分析的设备、三维打印的设备、新的物理系统的设备。今天全球最大的一台文物专用的CT机,它的第一批病人就是出土于江西海昏侯墓的青铜器,当这些仪器设备引进以后,我们文物修复的水平就如虎添翼了。大家知道今天西藏、四川、青海有人在做唐卡,但我想没有人敢说,他会修古代的唐卡。故宫有2000多块唐卡从来也不敢动,但是今天终于掌握了这种技术。我们真正骄傲说,全世界真正能科学修复唐卡的,大概只有故宫博物院。故宫为这所医院建立了23个科技实验室,来支撑着数百种文物修复的平台。一批批文物从故宫的库房,经过修复走向了展厅。
故宫博物院究竟有多少文物?长期以来都没有人知道。但是,2012年,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第一天,我就知道故宫有1807558件/套。郑欣淼院长告诉我,他领导故宫的员工艰苦卓绝的用了7年的时间,第一次把故宫的文物清理出来了。
国家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组又做了三年的文物普查,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862600件套文物。现在一个博物馆,如果国家定级的珍贵文物占10%就了不起了。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的比例占90%以上,几乎件件都是珍贵的。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的全国10个收藏珍贵文物前10名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186万件文物藏品中168万件是国家定级的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有450多名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但是很多老先生已经退休了。那么有的即将退休,他们是绝对不能离开的。我们就成立了故宫研究院,郑欣淼担任院长。然后成立了古建筑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书画研究所、故宫学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我们90多岁、80多岁、70多岁老先生还在工作岗位上。身边有两三名年轻的学生跟他们一起工作,他们的精神、经验就传承下来,所以大量的研究工作进入了国家课题。比如28000件杯帖的研究,23000枚地区甲骨文研究。10年前在文物清理的时候,我们在图书馆发现了两个大箱子,打开一看原来装的是乾隆皇帝写的诗,清理出28000首,加上之前收藏的17000首诗,这次新发现证明乾隆皇帝确实写了不少于45000首诗。
我们今天环境整治了,古建修缮了,文物修复了,藏品研究了,终于可以开放更多的区域去办更多的展览。2014年,故宫的开放面积终于突破了50%,到了52%;2015年到了65%;到了2016年76%;每年10个百分点的扩大开放,这就是三年大整治带来的三年大开放。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
很多过去竖着“非开放区,游客止步”牌子的地方,今天变成了展区、展馆、展场。比如说午门雁翅楼——紫禁城最大的一处古建筑,2800平方米的巨大空间,过去一直都是仓库。文革期间,汇集千家万户的那些文物,它们曾经作为外贸文物出口创汇。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下决心把它们收藏在博物馆,故宫收藏了39万件这样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管;但它们进不了故宫博物院、因为它们不是宫廷文物,不符合故宫收藏标准,一直存放着。正好国家建了一个大的博物馆叫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就把这39万件文物调拨给国家博物馆,故宫的空间就得到了使用,把它建成世界最有魅力的临时展厅之一。这里经常在举办引人入胜的展览,比如,《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中印雕塑艺术展》《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千里江山与历代青绿山水特展》《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贵胄绵绵—摩纳哥格里马尔迪王朝展》《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每天少则2万多观众,多则4万观众进入展区,改变了很多人进了故宫博物院午门,一直往前走的惯性。进入故宫博物院,先看丰富多彩的展览。
慈宁宫雕塑馆
2014年开始,我们推开了一座座大门,这座大门就是隆宗门。它的打开意味着广阔的西部区域第一次开放。进去很宽阔,最大的宫殿是明代嘉靖皇帝给母亲建的慈宁宫。规模很大,我们建了5个雕塑的展厅,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的雕塑馆。故宫收藏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有10200件,但是没有雕塑馆,它们就只能在库房睡觉,高大的雕塑连库房都没有。比如高大的菩萨1500年,北齐的非常珍贵,但是几十年就在故宫南城墙的边上站着,我们的佛像就在地上躺着。我作为院长,走在这里的心情是特别难受。这么珍贵的文物躺在地上,脸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今天脸色表情都好了。我第一次到仪仗库一楼里,吓了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呢?同事说那是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收藏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这么珍贵的文物怎么这个待遇?我们赶快进行了保护和维护,展出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的文物得不到呵护的时候,得不到关注,得不到保护的时候,它们是没有尊严,没有面子的。它们只能蓬头垢面,只有我们关注他们,认真的呵护他们,保护他们,修复他们,把他们展出来,面对观众的时候,它们就光彩照人了。
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所以我们下决心,要把我们所有的文物都把它修复好。让它们都能够健康的走向未来,这就是故宫最重要的使命。
我们开放的最西边的寿康宫,院子刚开放第一天哗哗哗进了好多的年轻人挤满了院子,他们说这是甄嬛住的地方。在这里住时间最长的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她住了42年。我们根据史料把她居住所使用的家具用具,从库房里面提取出来,修复好原状进行了陈列。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开放了紫禁城所有的花园,紫禁城有四大花园。两个明代的、两个清代的,今天全部都开放,最后开放的是慈宁宫花园,是明代的。116棵大槐树,古树非常幽静,包括花园里的佛堂今天都对外展示。
故宫角楼
我们开放城楼和角楼,紫禁城实际上有4个城门有4个角楼,但是从来不开放,因为城墙不开放,那么这些城楼角度做什么,长期来做存放书板的库房,其实这些在高台之上的古建筑,跑风漏气,做库房真的不合适。比如东华门,过去就保存着非常珍贵的乾隆版大藏经厚厚的一层尘土,今天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每一块书板取下来,进行了维护以后,专门在太和殿广场建了书板的库房进行陈列。
我们把一座座城门变成了博物馆。东华门今天是古建筑馆,故宫收藏的4900件古建筑藏品,终于得到了展现。我们搭二层的平台,还可以近距离的看我们古建筑的彩绘,几乎每天都有同学们在这里上课。
神武门是故宫博物院的北门,过去人们到神武门下意味着参观结束了要走出去,但今天人们走出去之前还会有惊喜。原来上面有两次大型的展厅,常年举办引人入胜的展览,但是当他们走出展厅发现,他们可以不再走出神武门,不用沿着马路边上通向目的地的方向。今天他们可以走在城墙上,沿着城墙走向巷王府井,走向天安门广场,但是走在城墙上感受就不同。他们可以沿途看紫禁城的景观,看外面的风光。沿着城墙走还会有惊喜,他们可以走进过去,只能远远眺望,远远拍照的角楼,今天他们可以走进角楼。
互联网+ 让更多人接触故宫
我们开放了端门,端门规模很大,我们把它用作了数字化,我相信这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之一。它不但在于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关键在于所有的项目都深挖自己文化资源所凝炼出的原创,在这里可以和我们1200座古建筑对话;可以看到我们深藏的1500块大地毯;可以调研一幅书法进行临摹;可以和我们绘画中的小动物互动;可以看到深藏的历史长卷;也可以点击喜欢的器物,把它分解来看、旋转来看。
端门数字博物馆——数字地图
全景故宫
可以走近还不能开放的近狭小的空间。比如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三希堂只有48平方米,进去两个人就围满了。但是在虚拟场景中,可以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要穿成古代的服装,你可以站在数字屏风前穿起一套古代人服装;要学习织绣,自己拿起电子屏幕织完整。当然,我们最震撼的是虚拟现实剧场。7部VR的影片在这循环播放,介绍一些古建筑正常视角下看不到的细节,比如鸟瞰的雄伟的照片。
我们下决心开放了畅音阁大戏楼,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宫廷戏楼。但是过去100多年,都没有再演戏了,也没有人敢想它能再演戏了。但是今天我们知道,这些木结构的古建筑,把它修好了锁起来,它损耗的更快。越正常的使用,越经常的维修,它会越健康,所以我们修好以后,把它作为戏剧馆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在这里演出中国传统的戏曲,我们修好了最年轻的这座古建筑。1914年,从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运过了23万件文物,筹备古物陈列处,在其10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把它修复了,变成故宫外早期院士的陈列馆。
故宫博物院家具馆
故宫的一些库房长期没有人关注,其实这些库房里面保存着一些材料和物料。今天物流发达,没必要再保存这些东西,我们把他们移开以后进行了修缮,把它建成了故宫博物院家具馆。故宫博物院里有6200件明清家具,用我们老员工的话说,其中一半都是紫檀和黄花梨,但是我看到它们在94件小库房里面存放。二三十年前把它推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不能通风、不能修复、不能研究、不能参观,小一点的家具最高摞了11层,今天我们把它展出来了,光彩照人。于是我们就建了大型的家具馆,这些精品家具的陈列,这些组合式的家具的陈列,这些情景式家具的陈列,琴棋书画构成书房的景观、客厅的景观、是一是二图的情景在家具馆到了再现。故宫收藏的家具,包括一些明代的家具,清代的家具。现在大家看的家具馆,还只是建了我们的大约1/3左右,还在继续的往前面延伸,因为这组建筑156米长,非常大,能把我们的家具全展出来。
几十年来,走进太和殿参观完以后,只能向北边走高大的空间,宽阔的方向一根树都没有。其实太和殿两侧,各有一个门——左翼门和右翼门,只是没有开放。今天整治两边的环境,开放了两边的区域,举办丰富多彩展览。太和殿两边其实有两个门,西面叫右翼门,东面叫左翼门,几十年都是封闭的,人们只能沿着中轴线往前面走,高大的宫殿,宽阔的广场,一根树都没有,走到最北面的御花园才看到树。其实太和殿两边就是生态景观。今天故宫打开了右翼门,人们能看到什么?迎面就是18棵300年树龄的大槐树;打开左翼门人们能看到什么?就是过去的舰艇广场,将完整的紫禁城生态景观呈现出来了。这时候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太和殿两侧一步之遥,这么好的生态景观。第二次来故宫,第三次来故宫,就不一定再往前面走了。西面看展区,东面看展览。
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开放再多的区域,迎接再多的观众来故宫参观,这也无疑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我们是一个千万级的博物馆,我们希望我们成为亿万级的,成为10亿万级的,那么该怎么办?就要靠互联网技术,靠数字技术。
我们加大了网站的建设,把外文的网站做的更加强大,叫世界各国人通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我们把青少年网站做的更加活泼,孩子们在网上有兴趣多走进博物馆,听古时候有趣的故事;我们开始举办网上的展览,人们不出户就可以参观到故宫的展览,2016年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我们把故宫收藏1862690件套文物在网上全部都公布了,人们可以查到到任何一件产品的信息。
今天我们搭建了3个摄像室,源源不断用高清晰的摄像手段,把产品的照片、古建的照片记录到网站上,在家里也可以看到一个全景的故宫、一个震撼的故宫。我们不断加大微信“微故宫”的影响力,不断的改版增加新的内容,聚集了很多年轻的粉丝,让年轻人爱上紫禁城。我们的微博,根据人们的反馈每天都局部的进行补充:白天讲建筑,晚上讲故事,有更多参与的活动。
不同视角、时间、天气拍的故宫图片,展现这座城多样的魅力
这些年发现人们特别喜欢观赏故宫美丽的照片。春夏秋冬,早中晚天气好的时候,总会把一些美丽的照片拍摄下来,放到故宫的网站上,人们把它下载以后传给世界各地的朋友圈。比如,一场紫禁城的初雪,放到网上以后,阅读量一下冲破了1400万,影响很大。但是第二年不下雪,我们着急,天无绝人之路来个红月亮。我那时正在苏州出差,赶快打电话说,拍一组红月亮放上去。第二天早上一看,阅读量超过了2000万。去年终于下雪了,人比雪还多,阅读量冲破5000万。
7年前我们开始制作APP,现在十几部APP出名了,媒体给我们一个评价,“故宫出品,必出精品”,激励我们做的更好。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我们把古代文化艺术结合,220个知识点一点击进去,就可以深入的阅读这幅绘画历史的艺术的人物的角色,可以看到当年的场景,听到当年的音乐,看到当年的舞蹈。
我们最为得意的APP是“每日故宫”,每天早上打开“每日故宫”,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免费收到一件到图文并茂的故宫产品的信息,有些人把它收藏起来,一年365天,三年1000多天,他就可以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掌上的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坚持了7年,人们可以用手机进入故宫展厅参观。总之,经过3年零4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故宫数字故宫社区。我相信这是今天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它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与时俱进的讨论。几年来我们终于从资源数据化走向了数据场景化,从场景网络化走向了网络智能化,走向了5G。
中外交流 让年轻人爱上“正青春”的故宫
因为这些技术我们要更好的回报社会,我们很多的年轻人开始向往紫金城来到故宫博物院。
故宫冰窖观众服务区
今天到故宫博物院参观2个小时、3个小时、5个小时肯定不够了,人们要休息休息、喝点茶、吃点快餐,特别西部区域开放了,1/3的观众要访问那里。我们需要有观众服务区。就看到挨着红墙后面有4栋古建筑非常结实,它们不是砖木结构,是砖石结构,是过去皇家的冰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把它修复了,做出了冰窖观众服务区。人们累了可能到书吧、茶吧,喝点茶、看看书,到咖啡吧,喝杯咖啡,到快餐店吃点快餐。
同时,可以有300人在地里就餐,几千人在这里休息、欣赏冰窖风光。冰窖餐厅最好的就是烤鸭。北京最好的烤鸭,我觉得是故宫的。过去旅游部门告诉大家到北京要做三件事:第一,逛故宫;第二登长城;第三吃烤鸭;去三个地方如果大家时间不够,我建议的路线最科学。大家到北京做三件事:第一、参观故宫;第二、登故宫的城墙,第三吃故宫的烤鸭。
我们用大量的土建打造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这些新的大教室能迎接更多的观众、更多的同学们在这里学习。当然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就是我们几十个庭院都非常的安全。我记得二三十年前,我到欧美那些博物馆非常羡慕他们的展厅,他们的庭院总有学生在学习,但是今天故宫满院子都是我们的一些同学们做的各种学习活动,我觉得非常欣慰。博物馆就应该是人们学习的课堂,一片文化的绿洲。
在故宫召开每年一度的太和论坛
“爱在阳光下—中非儿童北京夏令营活动”,让非洲有艾滋病背景的孩子和中国的小朋友度过了有意义的夏令营。20个文明古国的专家学者,政府文化官员在故宫召开每年一度的太和论坛。太和论坛是以太和殿命名的,“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就是号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待,人的内心世界要和谐相爱。我们的世界才是和平友好发展,不断进步的世界。他们非常赞同中国的主张,20个文明古国在故宫签署了太和宣言。
今天我们认真的做好每一次外交接待,当这些外国领导人走进故宫博物院,我们要用故宫所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给他们进行解读。红墙黄瓦蓝天,这是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孵化出世界任何的色彩。我们的世界必须是绚丽多彩的,不能是单一色彩的;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值得骄傲的历史,每个民族也都应该拥有他们向往的未来;我把这么简单的道理给特朗普讲过,他居然就没听懂,到现在搞成这样。
每天数以万计的中外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院,我想他们一定会感受到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这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被保护修复的如此之壮美,如此有尊严,如此之健康,他们一定会感动于中国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所做出的积极的贡献。
今天故宫的观众越来越多。去年史上最高1933万,其中最令人兴奋的5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从30%到40%到50%,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年轻人开始喜欢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喜欢这古老的紫禁城,开始喜欢上“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
我对工匠精神的体会,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一点一点的挖掘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把它们努力的保护好奉献给我们社会,奉献给我们人们的现实生活。经过努力,我们今天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已经完整的交给了下一个600年。
国潮兴起 红木家具迎来大好时期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腾讯家居红木、品牌红木总编林伟华:单院长,我代表组委会向您提问,之前收集了很多企业家的一些建议,也知道单院长将故宫实现了很好的创新。同样,红木家具作为一种最有中国特色、最有传统文化的国货家具,当代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创新?
单霁翔院长:其实,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特别包括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团结精神的呈现,所以,今天我们的年轻人,越来越开始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兴起了这股国潮风。所以我觉得把握大的形势,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会迎来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期。
单霁翔院长的分享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同时不少参会者用手机拍下分享中精彩瞬间
很多家庭都需要过更加有品质的生活,更加有中国传统风味的这样的生活。人们在家里居住,看的最多的是自己家里的家具。它会赏心悦目,为了使它感到一种文化精神,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师,能够更多的来研究人的现实生活,研究他们不断变化增长的生活品位,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现代设计创意理念的结合,让红木家具能够走向千万家庭,走向国家高端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产业,一定会成功。
(张星∕整理)
红木品牌峰会单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