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明:加快数字赋能,红木家具的传承与创新
2023/11/30|来源:品牌红木网
品牌红木

目前正在招商中.....

[摘要]李忠信红木,要在时代大潮中创新发展。

11月27日,主题为“百年红木品牌 李忠信大师造”2023中信红木品牌战略发展大会在世界木雕之都——浙江东阳圆满举行。

曾主持央视春晚的著名央视主持人赵保乐担任本次品牌战略发展大会主持人

此次发展大会大咖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木家具行业泰斗、专家领导和经销商代表数百人齐聚东阳,一起共同见证了李忠信红木品牌标识的焕新,共同探讨如何打造百年红木品牌。

在主题分享环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了《加快数字赋能 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为李忠信红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以下是讲话整理(内容有删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它需要中国家具文化创新发展支撑,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也需要像李忠信红木这样一批优秀的红木家具品牌企业,在当前经济恢复,家具市场低谷的时候迎难而上、闯出新路。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了《加快数字赋能 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

万物互联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开辟出数字赋能红木家具的新赛道。今天的大会,以“百年红木品牌 李忠信大师造”为主题,可以说,这是起步之作,是需要李忠信这类型的红木企业家,一代、两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就百年品牌。今天的大会,更是创新之作,是李忠信红木率先建立21万平方米生产基地、数十台五轴联动机械,促使红木家具进入创新之路。今天的大会,是匠心之作,什么是匠心呢?匠心就是几十年专注一件事情,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细,遇到市场的干扰,有恒心;遇到重复枯燥的事情,有信心,勇于攀登红木家具技能巅峰。今天的大会,是经典之作,在历史名城——东阳,不仅有技艺的深厚积淀,而且涌出多位知名院士,这是大师辈出、名人荟萃的地方,从这里出发,开辟百年红木品牌之路,可以说,李忠信红木将在数字化转型中“数”起“云”涌。

中国家具起于汉唐,虽无实物保存下来,但有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精美家具上休息、娱乐的场景。发展于宋元时期,在国家博物馆有实物为证。兴盛于明清家具,这五百年来,创造了明式简约、线条美感,也创造了清式典雅高贵、雍容大气。创新在当今尤为重要,在烘干上,李忠信红木用的是智能烘干,能迅速进行木材烘干;在雕刻上,李忠信红木用的是精密雕刻和五轴联动,可以做到真正的严丝合缝;在打磨上,李忠信红木用的是从100目逐步递升的砂纸,打造如婴儿皮肤丝滑的家具。从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东宫、中国的故宫,都有中国家具的上乘之作,连人民大会堂、国家版本馆、杭州亚运会等重要场地也不例外,所以说,中国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栩栩生辉。

当下无论传承创新“京作”的雄浑厚重,还是“苏作”(含东阳制作)的精巧细腻,“广作”的开放包容,“晋作”的形美质朴,“闽作”的器秀料优,都体现着“聪慧好古”和推陈出新。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总体上已经过去。好的家具如果有数字赋能,品牌的知名度、创新力和影响力将大幅提升。新冠疫情以来网络在线活动形成热潮,数字经济及其衍生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借势崛起,几乎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数字化的身影,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嵌入李忠信红木,乃至中国东阳家具制造基地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了《加快数字赋能 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

“品牌”在经济学的解释,就是对一个物品,可以进行私藏溢价的无形资产。今天,要创造李忠信红木百年品牌,就要将传承与创新、技术与艺术、经典与时尚、线上与线下融合,使红木家具从资源红木、产业红木,完成向数字红木、智慧红木的变革升级。

当前主要是应对家具产业上的消费持续乏力、不少企业艰难经营、订单减少而工资未降的种种严峻困难。这些都需要优秀家具企业,像李忠信红木这样的企业,给人们发出利好的信号,给中国红木家具创新发展增强信心,为家具行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挥着开出“新赛道”的引领作用。

01 家具技能人才的趋势性变化

“大智移云块十5G”和ChatGPT、“文心一言”、“科大星火”等生成式AI的兴起,带动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重大变革,不仅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而且创新生产方式,使新质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将改变职业薪酬水平,使新职业受益,它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对新一轮技术浪潮中先行企业将获益更大。

 新技术革命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新技术催化的产业变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人力资源领域出现三个趋势性变化:

趋势一:技能劳动者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中国是个技工大国,技能劳动者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近6000万人,约占技工30%,与世界智能制造强国占50%尚有较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缩差就是动力。因此,大规模提高工匠人才的技能水平就是家具行业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措施。

趋势二:新增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2010年,新增农民工1245万达到峰值后出现“拐点”,逐年下降。2019年新增241万,2020年下降517万,2021年,新增农民工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也就是说,拥有工匠就占有经济转型发展的先机。

趋势三:一大批新生代投身现代服务新业态。新需求引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市场,新职业开发新领域,新业态带动新就业。列入国家职业目录的新职业正在增加新生代劳动者劳动兴趣,通过技术技能劳动创新品牌有快乐感。家具制作基地要深度研究“红木家具保养”新职业的可行性研究,适应红木家具拥有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持续“保值保鲜”的新需求。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了《加快数字赋能 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

02 数字经济创新家具品牌建设的理念

数字时代正使过去苦思冥想难以获得的灵感被简单的“提示词”激发出来,品牌是可溢价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要有勇气创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

一、开发新品、创新品牌,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新基建投入等,更要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留住技术骨干并提升他们数字技能水平。

二、机器取代人的趋势性和高技能人才的能动性、创新性、柔性并不矛盾。家具制作是技术技能密集的产业,机雕的精准和手工的技法互促共进。

三、充分释放劳动魅力,激发新生代的劳动兴趣,进而实现“体面劳动”、“数智劳动”,避免“内卷”“躺平”。

四、坚持“多劳多得” 与鼓励“技高多得”并重,以体现技术技能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回报,提高技工在品牌建设中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高技技师和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让技术工人也能收入多起来,技术大拿也能富起来。

五、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于培养工匠精神,以工匠文化为底气(鼓励高品质制造和逐步高品质消费),以构建工匠制度为基石(中国“工匠制度” 古来有之,最早秦国在兵器上刻有工匠的符号,可追溯。元代建立“匠户制度” ,明代有了匠人统计,清代废除“匠役”,民国有职业教育,49年新中国以后实行八级工匠制度),以让工匠出彩为目标,让新生代劳动者感到学技术好就业,学好技术多增加收入,掌握技术绝活可出彩人生。

六、改变目前中等收入阶层中企业中高管人员、“白领”精英占绝大多数的状况,使掌握高技能的大批优秀“蓝领”率先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欧美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中相当部分来自于“蓝领”的跃升。)

03 加快数字赋能家具制作的五个创新

第一,加大机制的创新力度,将众多的家具企业培育"匠二代"的家族信任优势与引进资金、技术、营销等生产要素"合伙人"的资源配置优势融合起来,激发企业家和工匠的活力,开放就是跟上时代,工业化时期分工越细越能提升效率,网络时代越能融合越能产生新效益。

第二,加快数字赋能的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紧紧跟上技术进步前沿就是高新技术。家具产业数字化越走越近,机雕打坯与手雕点睛的融合已成趋势。在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代,努力打造智能化烘干、透明化生产、数字化工厂,加快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在红木家具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李忠信红木等“品牌企业”引领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提升到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时代消耗多的是电和材料,而智能制造“吃进”更多的还有数据和算法,这成为家具制作越用越有价值的新生产要素。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了《加快数字赋能 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

第三,加大智慧场景应用的力度,尤其家具制作嵌入智能化的场景,正在破解着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将前店后厂的传统营销快速向线上场景与线下体验的新营销转变,能工巧匠借助网络平台,将技艺高超甚至身怀绝技的场景,通过数据驱动、网络支撑、平台协同,上线入云,走入千家万户,让千家万户“一点就通”。不少的“店小二、店小妹”经过培训成为网红,有些黑马奔出、圈粉无数,网络直播带货家具和木制工艺品正在突起。下一步,李忠信红木也要营造网络直播带货的新生态。

第四,加大工艺美术师培育和技能人才开发的创新力度,打造家具制作基地,需要培育一大批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创立省级技能大师乃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让实践中勤学苦钻练就一身好技术好技能的家具制作人才加入到中国工匠大军中,构建起家具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支点。木匠是中国诸多工匠中最早萌动系统思维的技能人才,往往将木料在脑中构思成器物,有了“顶层”设计才开料制作。

一众嘉宾共同见证《李忠信》品牌形象发布仪式

第五,加大环境创新力度,想方设法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源源不断流入家具制造基地的“洼地”效应,形成人才高地,打通创新发展中的"堵点",红木家具“大件”进高端消费、“小件”进中等收入群体,“大件”靠绿色定制、“小件”靠直播带货,激活蛰伏着的市场潜力。品牌聚才有项目,待遇聚才有收入,感情聚才有环境,使每个员工进入品牌企业数字赋能“云”时代的环境就如同进入“磁场”一样,能"沉浸式"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刷新自己”,释放潜能。

沧海横流方显工匠本色,中国家具发展史就是一部工匠用脑“智”造和精工合成的历史,更是一部大师辈出、名匠荟萃、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有新人在成长的历史。当我们回望春秋战国时期鲁班的手工技艺的高超、发明创造的精神至今都代际相传。明清时期拓展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国技能人才制作的高品质的陶瓷、丝绸、茶叶等销往“一带一路”,深深感到东阳等中国家具制作基地率先走出低谷、创新发展的影响深远。

品牌战略发展大会圆满举行,一众嘉宾合影留念

在新征程中,中国家具制作基地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从浙江东阳、福建仙游、河北大成,到中山大涌、江门台山、广西凭祥等家具制作基地,都在经济转型中加快数字赋能,朝着家具品牌化、制作规模化、技术精准化、管理智能化、营销数字化上发力,开启李忠信红木百年品牌新征程,在建设制造强国中顺势而为,在化危为机中迎难而上,为创新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家具制作基地和构建中国工匠大军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创新能力才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经济正在加快恢复,家具品牌创新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数字中国”为家具品牌影响力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迎来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的黄金期,拥抱数据、创新无限,拥抱品牌、发展无限,拥抱人才、未来无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的、低碳的、漂亮的、精致的、实惠的、便捷的美好精品家具需求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进取,过去再好也回不去,眼下再难也要闯过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左)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忠信红木董事长李忠信(右)合影留念

杨志明李忠信红木红木行业新闻红木人物访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