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明:加快数智赋能,推动红木家具的创新(内附视频)
2023/12/23|来源:品牌红木网
品牌红木

目前正在招商中.....

[摘要]使红木家具品牌在数字化转型中“数”起“云”涌。

12月20日,第14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峰会(以下简称红木品牌峰会)在中亚峰会举办地——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红木品牌峰会由著名央视主持人赵保乐、吴双联袂主持

本届红木品牌峰会由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办,《品牌红木》、腾讯家居|贝壳为官方媒体,并得到了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四大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加快数智赋能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

在本次峰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加快数智赋能,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分享,为红木家具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以下分享整理(内容有删减):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推动中国家具文化与工艺美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数智赋能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中国家具品牌在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中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走出市场“低谷”闯出新路。数实融合的大会成为交流新观点、展示新项目、启迪新思维、分析新趋势的快速传播平台。今天“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峰会”正逢其时,探讨数智赋能家具高质量发展,使家具品牌影响力在数字化转型中“数”起“云”涌。

中国古典家具起始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继承和创新于当今。汉唐时期虽无实物保存下来,但在《韩熙载夜宴图》等画卷中却依然可见。宋元时期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木器仍有保存。近年来品相稍好的明清家具,无论从民间老宅发掘的还是从海外碾转回流的,日益受人们的追捧,也成就了中国家具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地位。

无论明式家具的线条流畅,还是清式家具的精美雕饰,都是通过经典的器形制式、雕刻的人文故事,承载着中国家具深厚的儒雅文化内涵。当下无论传承创新“京作”的雄浑厚重,还是“苏作”的精巧细腻,“广作”的开放包容,“晋作”的形美质朴,“闽作”的器秀料优,都体现着“聪慧好古”和推陈出新。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总体上已经过去。百年老店的好品牌有数智赋能,其创新力、影响力、传播力也将会大大提升。品牌是可溢价的无形资产,数实融合使家具在品牌创新的赛道上增值。新冠疫情以来网络在线活动形成热潮数字经济及其衍生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借势崛起,几乎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数字化的身影,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嵌入中国家具品牌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数字经济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家具制造的方式,数智融合深刻改变着家具品牌建设的发展方式,一批传承与创新、技术与艺术、经典与时尚、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家具品牌企业,正在形成数智赋能家具产业新动能的支柱板块,使“品牌制造”向“智能制造”跃升。

缓解新冠疫情以来家具市场疲软压力,需要谋变中求新机、困局中开新路。当前主要是应对家具产业上的消费持续乏力、不少企业艰难经营、行业产能过剩、订单减少而工资未降的种种严峻困难。

传承和创新优秀家具文化需要“家具制作基地”的鼓励政策和利好措施给中国红木家具创新发展增强信心,最有说服力的是实践中三福、伍氏兴隆旭东、李忠信红木、红古轩、鲁艺、御乾堂、卓木王、京城印象等一批优秀企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挥着开出“新赛道”的引领作用。

面对诸多企业当前经济恢复中多种冲击叠加的挑战,面对较多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短板”的挑战,面对诸多家具企业数智化转型纷纷而起的市场挑战,创新则盛、守旧则衰是市场经济定律,也是近年来数智赋能品牌建设的成功实践。红木家具制作要向优质硬木家具制作发展,家具营销要向“全屋定制”发展,吸纳家具技能人才要向提升家具企业文化发展。

01 家具技能人才的趋势性变化

“大智移云块+5G”和ChatGPT、“文心一言”、“科大星火”等生成式AI的兴起带动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重大变革,不仅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而且创新生产方式使新质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将改变职业薪酬水平,使新职业受益,它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对新一轮技术浪潮中先行企业将获益更大。

新技术革命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新技术催化的产业变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技能劳动领域出现三个趋势性变化:

趋势一:“工匠”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我国进入注重技术密集型和技能密集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农民工正在从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向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约30%,这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高技能人才占50%尚有较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缩差就是动力。大规模、多层次开发技能人才将成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措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趋势二:供给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

2010年新增农民工1245万达到峰值后出现“拐点”。新增农民工逐年下降,2019年新增241万,2020年下降517万,2021年新增农民工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2年新增310万。

谁能集聚技能劳动者并有纵向技能提升谁就占有双循环新发展的先机。眼前的农民工就业波动是阶段性的,“招工难”是中长期的。例如先进制造业中的富士康、新型建筑业中的中建集团、现代服务业的阿里巴巴都是聚集百万劳动者并成为加快技能提升的超特大型企业。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趋势三:一大批新生代投身现代服务新业态

数据驱动、网络协同、平台支撑的新业态兴起。快递、外卖、网约车服务、寻呼服务、家庭服务、网络营销服务和平台服务等在经济恢复中仍保持增长活力。近年来,网约劳动发展迅速,有力推动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灵活用工、众包用工、弹性用工、共享员工等新型用工迅速升成数千万人乃至将发展成上亿人投身的劳动新业态。

经济转型中,新需求引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市场,新职业开发新领域,新业态带动新就业。2019年至2022年发布74个新职业,其中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关联的占到60%左右。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正将改变生产线上的枯燥劳动,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将吸引新生代劳动者投身建筑业,网约配送员给“快递小哥”新的称谓,健康照护师激励着从事家庭服务人员技能提升奶茶店、甜品店的服务员拥有了“调饮师”的职业身份。列入国家职业目录的新职业正在增加新生代劳动者劳动兴趣,感到新技能劳动有快乐感。

02 数字经济创新家具 品牌建设的理念

数字时代正使过去苦思冥想难以获得的灵感被简单的激发出来,品牌建设要有勇气创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开发新品、创新品牌,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新基建投入等,更要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留住技术骨干并提升他们数字技能水平。

机器取代人的趋势性和高技能人才的能动性、创新性、柔性并不矛盾。家具制作是技术技能密集的产业,机雕的精准和手工的技法互促共进。充分释放劳动魅力,激发新生代的劳动兴趣,进而实现“体面劳动”、“数智劳动”,避免“内卷”“躺平”。

坚持“多劳多得”与鼓励“技高多得”并重,以体现技术技能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回报,提高技工在品牌建设中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高技技师和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让技术工人也能收入多起来,技术大拿也能富起来。)

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于培养工匠精神,以工匠文化为底气鼓励高品质制造和逐步高品质消费》,以构建工匠制度为基石《中国“工匠制度”古来有之,最早秦国在兵器上刻有工匠的符号,可追溯。元代建立“匠户制度”,明代有了匠人统计,清代废除“匠役”,民国有职业教育,49年新中国以后实行八级工匠制度》,以让工匠出彩为目标,让新生代劳动者感到学技术好就业,学好技术多增加收入,掌握技术绝活可出彩人生。

改变目前中等收入阶层中企业中高管人员、“白领”精英占大多数的状况,使掌握高技能的大批优秀“蓝领”率先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欧美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中相当部分来自于“蓝领”的跃升。)

03 加快数智赋能家具 品牌发展的五个创新

第一,加大机制的创新力度,将众多的家具企业培育“匠二代”的家族信任优势与引进资金、技术、营销等生产要素“合伙人”的资源配置优势融合起来激发企业家和工匠的活力,开放就是跟上时代,工业化时期分工越细越能提升效率,网络时代越能融合越能产生新效益。

第二,加快数智赋能的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紧紧跟上技术进步前沿就是高新技术。家具产业数字化越走越近,机雕打坏与手雕点睛的融合已成趋势。在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代,努力打造智能化烘干、透明化生产、数字化工厂,加快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旭东红木西湖边的紫檀馆、忠信红木建设现代化工厂的五轴联动,在红木家具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品牌企业”引领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提升到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时代消耗多的是电和材料,而智能制造“吃进”更多的还有数据和算法,这成为家具制作越用越有价值的新生产要素。

第三,加大智慧场景应用的力度,尤其家具制作嵌入智能化的场景,正在破解着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将前店后厂的传统营销快速向线上场景与线下体验的新营销转变,能工巧匠借助网络平台,将技艺高超甚至身怀绝技的场景,通过数据驱动、网络支撑、平台协同,上线入云,走入干家万户,让干家万户“一点就通”。不少的“店小二、店小妹”经过培训成为网红,有些黑马奔出、圈粉无数,网络直播带货家具和木制工艺品正在突起,仙游黄海声快速发展家具网络营销成为“带货大王”。

杨志明部长(右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画院院长孙安民(右十一),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右九)、国家文物局原常务副局长张柏(右四)与峰会特邀专家领导及优秀红木企业家合影

第四,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创新力度。打造家具制作基地,需要培育一大批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创立省级技能大师乃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让实践中勤学苦钻练就一身好技术好技能的家具制作人才加入到中国工匠大军中,构建起家具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支点。木匠是中国诸多工匠中最早萌动系统思维的技能人才,往往将木料在脑中构思成器物,有了“顶层”设计才开料制作。

第五,加大环境创新力度。想方设法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源源不断流入家具制造基地的“洼地”效应,形成人才高地,打通创新发展中的“堵点”,红木家具“大件”进高端消费、“小件”进中等收入群体,“大件”靠绿色定制、“小件”靠直播带货,激活蛰伏着的市场潜力。品牌聚才有项目,待遇聚才有收入,感情聚才有环境,使每个员工进入品牌企业数智赋能、“生“云”时代的环境就如同进入“磁场”一样,能“沉浸式”“故事性”成式”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刷新自己”,释放潜能。

杨志明部长(右八)与孙安民主席、潘震宙部长等领导专家及优秀红木企业家出席《大国匠心&大国工厂》艺术红木家具传世工程见证仪式

沧海横流方显工匠本色,中国家具发展史就是一部工匠用脑“智”造和精工合成的历史,更是一部大师辈出、名匠荟萃、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有新人在成长的历史。当我们回望春秋战国时期鲁班的手工技艺的高超、发明创造的精神至今都代际相传。明清时期拓展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国技能人才制作的高品质的陶瓷、丝绸、茶叶、家具等销往“一带一路”深深感到中国家具制作基地率先走出低谷、创新发展的影响深远。

今天中国家具品牌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从福建仙游、浙江东阳、中山大涌,河北大成、江门台山、广西凭祥,到古城西安红木家具营销等,都在经济转型中加快数智赋能,在建设制造强国中顺势而为,在化危为机中迎难而上,为创新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家具制作基地和构建中国工匠大军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创新能力才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经济回升向好,家具品牌创新加快推进。建设“数字中国”为家具品牌影响力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杨志明部长(左七)与峰会特邀专家领导及优秀红木企业家合影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迎来数智赋能品牌建设的黄金期,拥抱数据、创新无限,拥抱品牌、发展无限,拥抱人才、未来无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的,低碳的、漂亮的、精致的、实惠的、便捷的美好精品家具需求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进取,过去再好也回不去,眼下再难也要闯过去!

杨志明红木品牌峰会红木品牌论坛红木人物视频红木行业新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