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唱衰”红木家具 到底为哪般?
2010/11/10|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摘要]十一月初,网络上一则红木家具价格暴跌的新闻在红木行业掀起轩然大波。11月9日,《羊城晚报》刊登新闻《“红木家具暴跌”新闻被指作假》,对此事件予以澄清。

从百度搜索上可看到,“红木家具暴跌”的新闻已被各媒体转载了170次
时隔一年 再造弥天大谎
十一月初,网络上一则红木家具价格暴跌的新闻在红木行业掀起轩然大波。几日之内,这则新闻就被转载了上百次,与此同时,报道各炒家被套牢的新闻也纷纷登出。几天之后,全国各地的媒体开始相继调查当地红木家具行业现状,“XX地区红木家具价格并未下跌”的新闻频现网络。11月9日,《羊城晚报》刊登新闻《“红木家具暴跌”新闻被指作假》,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委托《鉴宝》主编邓雪松正式声明:“目前红木家具行业正在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所谓‘红木家具从天价跌到地价’的报道,忽视了客观事实,是不负责任和严重失实的!”至此,“红木家具价格暴跌”的谎言被彻底戳穿,近十日的纷纷扰扰犹如一场闹剧,也到此落下帷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09年就有一篇“红木家具价格暴跌九成”的新闻见诸报端,其作者与此次虚假新闻作者系同一人。去年那篇报道刊出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先生就已指责其报道失实,中国家具协会也予以批评和澄清了。谁知一年之后,此作者居然再次编造如此弥天大谎,并将跌幅“九成”升级为“百倍”,终于“一谎成名”。
屡次“唱衰” 到底为哪般
同一个记者,两年之内连发两稿“唱衰”红木家具行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古典家具网、《鉴宝》等资深红木家具行业专业媒体,他们认为可能是记者对红木家具行业知识不了解所致,但也不排除背后有人操控新闻媒体以此获利的可能性。
目前红木古典家具的市场份额只占中国家具行业市场份额总数还不到10%,因此现有的专业红木家具媒体并不多,大部分对红木家具行业的报道是来自家具媒体和经济媒体。但红木古典家具确是一个十分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因此时常会出现媒体因为不了解红木行业而报道失实的情况。但从此次报道的情况来看,用词如此夸张,且还是“惯犯”,因此也难免令人踹则是否是有心人士借用新闻媒体报道刻意压低红木家具市场价格,再乘机大量收购,以此牟取暴利。而写报道的这个记者,无论是否从中获利,其都已丧失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违背了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暴跌”风波暴露行业内弊端
红木古典家具之所以价格昂贵,除了其原材越来越少、高级工匠越来越少之外,其本身所凝结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也大大提升了其附加值,这也是红木古典家具被誉为艺术品的主要原因。在红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选用那种木材、是用机器还是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是那种流派、由什么级别的工匠制作、制作工时长短等等都会影响红木家具成品的价格。手工制品、艺术品的价值本来就占有较多主观成分,因而红木家具始终没有一个定价标准来对其价格加以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没有规范,那就难免投机者乘机牟利,整个行业也因此长期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中。
展会是红木家具行业一个重要的营销渠道,而近年来展会频现“天价家具”,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引起广大媒体的关注。有些红木家具企业参加展会甚至已不再只是为了卖出家具,而是把展会作为一个宣传平台,积极制造噱头来吸引媒体推广品牌。同时,稍作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展会中的红木家具价格往往比普通卖场、门市的家具高出许多,因此展会上红木家具的价格也并不能作为行业价格的标尺。
此外,大多数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不了解也让许多商家钻了空子,但消费者大多却无可奈何,这也就是此次“红木家具价格暴跌”的新闻能让许多的消费者都信以为真的原因。持续了近十天的“暴跌门”事件虽已结束,但此事件却暴露出了红木家具行业中的许多弊端,这些就需要业内人士和政府部门积极联合起来,肃清“毒瘤”,还红木家具行业一个规范的市场。(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本网记者小H)
红木行业评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