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创新设计的天平
2014/11/14|来源:《品牌红木》杂志
[摘要]在第四届中式红木家具领袖峰会上,《品牌红木》杂志CEO林伟华先生公布了一项简单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0%以上的红木家具发烧友、爱好者都喜欢传统的红木家具,第一是喜欢传统家具所使用的木材,包括黄花梨、紫檀、大红酸枝等,无论价格高低,这些发烧友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第二是喜欢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榫卯结构,不使用榫卯结构和传统工艺的家具,在他们的定义中便不属于红木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网、《品牌红木》杂志CEO林伟华
林伟华 中国古典家具网、《品牌红木》杂志CEO
在我们的媒体调查中发现,红木家具发烧友、爱好者,大家都喜欢传统红木家具,一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传统木材,二是喜欢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榫卯结构。

东莞戴为红木总裁戴爱国
戴爱国 东莞戴为红木总裁
当代的中国人太过于浮躁了,他们急于想改变,想不一样,只好去模仿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家具,这完全违背了红木家具的本质和我们对于中式概念的理解。

深圳友联·为家营运总裁谷建芳
谷建芳 深圳友联·为家营运总裁
现代家具企业的加入会对21世纪红木家具的设计做出贡献,让21世纪的红木家具继经典的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之后成为一个新的符号。
在第四届中式红木家具领袖峰会上,《品牌红木》杂志CEO林伟华先生公布了一项简单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0%以上的红木家具发烧友、爱好者都喜欢传统的红木家具,第一是喜欢传统家具所使用的木材,包括黄花梨、紫檀、大红酸枝等,无论价格高低,这些发烧友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第二是喜欢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榫卯结构,不使用榫卯结构和传统工艺的家具,在他们的定义中便不属于红木家具。这两个条件对这些发烧友来说,并非是二选一,而是缺一不可。

第四届中式红木家具领袖峰会现场
调查结果显示的很多信息,可能是很多人都预判到的,但调查之初我们也没有想到这样的认知竟然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我们再针对红木发烧友年龄层做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以500名红木发烧友为参考基数,年龄跨度从20岁至80岁不等,30岁以下群体占了7%,30-40岁比例为29%。
此次做这项调查的意义,是希望能对红木家具产业在设计创新方向选择上有部分参考价值。
我们无法否认,这些年部分设计师对于红木家具设计创新的定义,局限在了“摒弃传统”的迷思中。第四届中式红木家具领袖峰会上,东莞戴为红木总裁戴爱国先生对此作了很精准的评述:“当代的中国设计太过于浮躁,他们急于想改变、想不一样,只好去模仿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家具,在产品设计、造型款式等方面进行模仿再创造,但这样就使得红木家具变得不中不西。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红木家具的本质和我们对于中式概念的理解。”
中国著名家具设计师朱小杰先生在前两年就公开表示过他对家具设计的理解:“由于家具在实用性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家具设计是无法做到绝对的创新的,我认为的家具设计应当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思想的模仿。”
所谓“有思想的模仿”,恐怕就是沿袭和变化在家具上所占比例的权衡的问题。作为红木家具来说,除了受到实用性方面的限制之外,还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的限制,这又让沿袭和变化的比例拿捏更为困难。投身红木家具设计多年的戴爱国对此的分寸把握是这样的:“对于任何一个红木家具品牌来说,产品的沉淀、工艺的沉淀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保留60%—70%的传统概念,然后加入30%—40%的新元素,这样的融合在我看来是最平衡的。”
现代家具企业转做红木家具,体现出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追求。从市场趋势中定位的产品线,现代家具企业与红木家具企业的设计思路显然来自相反的起点,无论现代家具企业的起点是否被认同,但不得不说这种方式给红木家具企业带来了更多设计切入点。深圳友联·为家营运总裁谷建芳在第四届中式红木家具领袖峰会上肯定了现代家具企业进入红木家具行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现代家具企业的加入,会对二十一世纪红木家具的设计做出贡献,他们能够鼓励红木家具行业设计团队不断进步,推动红木家具行业设计团队不断壮大,让二十一世纪的红木家具继经典的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之后,成为中国家具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符号。”(来源:第二十五期《品牌红木》杂志 葛卉∕文 徐妃妃∕编辑)
红木行业评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