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派”家具:欲发展先伏“虎”
2010/04/09|来源:大众日报
[摘要]
“规矩长存,绝巧工而溯神圣;道器同贯,由格物以阐治平。"两千年前,齐鲁大地出了个能工巧匠--鲁班,被土木工匠奉为“祖师",受后人尊崇。时至今日,作为鲁班文化的传人,以“造型简练、古朴典雅"为其显著特点的鲁派家具,却在以“川派、粤派、京派、苏派、浙派"等为代表的家具流派混战中,略显颓势,何故?在已近包围的局势中如何实现突围?在鲁派家具发展之路上将面对多少“拦路虎”?一场“伏虎大战”不可避免。
山东家具,从大到强
山东家具协会副秘书长韩庆生对记者说,“无论是古典家具还是现代家具,论实力,我省家具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浙江,并成为全国家具业最具成长性的省份之一,绝对称得上是家具大省。"一直以来,山东都是全国家具行业的主战场,自09年的市场争夺从淄博转移到潍坊,家具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各流派纷纷入驻山东,南北之争,流派之战,愈演愈烈。对此,韩副秘书长也提出了他的忧虑,那就是如何把山东打造成家具强省!
其实,山东家具在中国家具界有着很高的地位,中国家具协会最早就是从山东起步的,所以不管是做工、用料,还是生产模式上,山东都有其绝对的权威性。
随着各流派家具行业的兴起,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鲁派家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现状中将占据怎样的一片沃土,直接影响到我省打造家具强省的进程。
“猛虎”当道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将导致很难产生流派的条件,现在大多数企业已不按流派去制作和销售,而是看市场,这就很难形成流派的特征。所以要想打造流派品牌,必须要深刻挖掘其流派特征和所蕴含的内涵。”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总编赵夫赢在“ 2010 首届鲁作红木家居论坛”上说,现如今以广东为代表的粤派家具,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派家具,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家具,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杀入”市场。整个中国家具市场“ 三大派系” 渐趋势均力敌,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面对如此局势,鲁派家具又当何去何从?
济南一家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闫芳告诉记者:“相对于南方家具来说,鲁派家具迟迟不见起色的原因,在我认为相比之下,我们更像是平面发展,而南方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强的发展意识决定了他们是在立体发展。”
山东福王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翠芳也表示:只有建立鲁派有效的市场格局,协同作战,同时强化市场化运作,深入挖掘鲁派特色,才能走出山东,逐步占领华东、华北乃至全国市场。
各派无论经营理念、销售市场,还是制作风格、人才基础都是各有千秋,这些都将是鲁派家具今后发展需要学习借鉴的对象。并且山东企业在家具品牌的推广、平台建设上,也是不甚明了,最重要的是缺少相对应各级市场的产品和价格策略。山东的优势项目是软体和红木,并且也有非常优秀的企业,软体如山东凤阳、烟台吉斯、临沂柏丽雅;实木如青岛一木、山东中汇等。如何在把握优势项目,把企业做足做大的同时,不断完善市场链条,打造出具有鲜明鲁派色彩的家具,从而开辟出山东家具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局面,还尚需相关部门努力探索。
认清自身,全力出击
作为优势尚不明显,亟须"追赶"的鲁派家具,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是势在必行。
韩副秘书长告诉记者,目前的山东家具行业虽然已不拘泥于传统工业,并有所创新,但仍然存在着三点主要制约山东家具发展的瓶颈:首先是土地问题。山东家具企业中95% 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以租赁的形式租地生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东家具行业的发展,无地建厂的形势比较严峻;其次,是企业融资问题。虽然国家在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此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但是真正落实的比较少,可操作性难度也比较大;第三,就是劳动力问题,自09年开始尤为突出。现在对于山东家具企业来说, 80% 以上的企业都有着明显的劳动力缺口,招工难的形势日益严峻。就大的企业来说,一般需要技术工人上百名,而对较小企业来说,一般只需几十名,但尽管如此,依然无法及时弥补人才漏洞。总之,山东要想打造强势的“鲁派”家具,还是任重而道远。
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大省,一个有着扎实基础和雄厚实力的强省,除了明确自身和外界的优劣势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十足的信心和勇气,直面竞争,笑迎挑战。路艰难,“伏虎”而行,鲁派家具的发展将备受期待。
红木行业评论全国其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