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国文化的香水,还差你期待的一瓶红木香
2021/03/24|来源:品牌红木网
[摘要]中国的香气,包裹在永不磨灭和观察创想的文化之中。除了那一瓶“唐人街”令人嗅到中国家具的气息,更值得期待的,或许是一瓶缅花香的诞生。
闻过这样的香水吗?前调:深紫幽菊;中调:古式围墙;后调:暗香疏影。或者,前调:柔云白月;中调:清水游鱼;后调:波斯菊。
云大版“香水”潋滟紫韵
云大版“香水”月与蓝
这香水,恐怕香不在味,在韵。但此韵,仅献给“云大”,毕竟,它们是云南大学几名学生的创意,校园美景作“香料”,“调制”出丰富细腻的质感,勾起的是感官之外的影像回忆。
气味是把钥匙,带你到某个记忆里翻找惊喜。2005年,一瓶名为“唐人街”的香水面世,它用桃花、牡丹、豆蔻、广藿香、檀香木(又有说是乌木)等,捕捉纽约的东方醉调。
它形容的东方,是桃花在神话里的浪漫和长生不老,是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是中国古老的调味和草药,也是老式的中国家具抑或记忆里的那只漆木箱。
邦9号“唐人街”香水
而有一支香水,号称顶级风雅的中国香调,糅合了金橘、荷花、水墨调、焚香、檀香、雪松、广藿香、麝葵籽、白麝香、琥珀,为使用者量身定做温柔的书卷气,彷如久沾书斋雅室之味。浓黑的香,飘渺的香,净心的香,抚慰着这种文化里长大的渴望,试图彰显中国人如水墨画内敛深远的清雅品味。“松烟黛墨”,香水名里的每一个字,像极了中国。
“松烟黛墨”的创作,从张大千的《峰晴隔雨图》开始。中国水墨画侧重氛围与意境,将自我散逸在画中世界、浑然合一而没有明确的内外之分,这与中国人的气味偏好如出一辙:内敛深远
在我们国度,用香“无水”是传统悠久的香文化,“专香专用”可谓香文化繁荣的注脚了。“有水”的用香法,称为“花露”或“香露”,与加入酒精等有机溶剂的花露水并非同一物。
史料记载,中国人对于花露的认识,以五代作贡品传来的阿拉伯玫瑰香水蔷薇露为起点,其蒸馏技术及器具在宋代传到广州,开始出现本土花露,但未北上普及。据资料,元人掌握了较成熟的花露蒸馏法,到明清,蒸馏和使用花露似乎已经家喻户晓,“百花香水”的合香出现,甚至清代食谱《养小录》《调鼎集》里都或详或简介绍了“蒸露”之法。
《红楼梦》里出现的玫瑰清露、木樨清露,正是如此的风味饮料,菊露入酒更被曹寅视为灵丹妙药。不得不提的是,明清的花露蒸馏技术,与元代传入中国的烧酒蒸馏技术“阿刺吉”采用同样工艺。现今民间的“花露酒”诸如“菊花露酒”,听名不知更像花露,还是更像酒,这也许是两者渊源之深的证据。日常饮食洒几滴花露,可以看作中国古人对天然蒸馏“香水”的独特理解运用,香蕴藏的怡神享受和药理养生早被知晓。
欧洲爱香如命的贵族会给信喷香水,我们的文雅先辈读诗前也需花露净手。冯贽《云仙杂记·大雅之文》记载:“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熏以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让衣物和发丝浸润在花露的氛围,则是激发诗性的日常之举。
为北京奥运创作颁奖音乐《金声玉振》的著名音乐家谭盾有个很妙的比喻,他说中国的音乐家希望引领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音乐的关爱和欣赏,优势在于身上散发的气味,那是中国文化的香水,能闻到的人、想闻的人永远在闻。世界所有的乐坛、文化机构都在寻香,用传统文化和当代思考制作不同质地的香水,形成大家可以分享的东西,更多人就能闻到中国的智慧、强大和亲近、温润。
恰如“云大”那几瓶香水,中国的香气,包裹在永不磨灭和观察创想的文化之中。除了那一瓶“唐人街”令人嗅到中国家具的气息,更值得期待的,或许是一瓶缅花香的诞生。
(来源:第六十期《品牌红木》杂志 何欣仪/文)
《品牌红木》红木杂志红木家居雅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